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沈陽10月15日電 畢業于法國的青年導演邵斯凡執導的話劇《人聲》1日在沈陽1905文化創意園的木木劇場首演。國慶期間,數場小巧而精致的話劇在沈陽市鐵西區1905文化創意園木木劇場上演,吸引大量參觀者“打卡”。
1905文化創意園,這座由廢舊工廠改建而來的網紅打卡地,實現了從“銹帶”到“秀場”的華麗轉身,展示著老工業基地的蝶變。
這座文創園坐落于有著“東方魯爾”之稱的沈陽市鐵西區,前身是沈陽重型集團下屬二金工車間,鋸齒狀屋頂、支撐龍門吊的鋼梁至今仍原封不動的保留著,承載著老廠房的印記。如今,廠房鋼筋骨架間的墻體被制成了留言板、記憶墻,一個個小空間成了書店、畫室、小劇場、咖啡廳,從生產工業產品,到碰撞、展示創意,歷史賦予了這里新的使命。
【資料圖】
“銹帶”變“秀場”是時代發展的鮮明印記。1905文化創意園附近約3公里處,由沈陽鑄造廠舊址改建而成的中國工業博物館記錄著這段歷史。
館內的鐵西展廳內,一幅攝于2002年的區域航拍圖引人注目:大大小小的工廠密集分布在興工街、愛工街、衛工街等一條條以“工”字命名的街路間,一根根高聳的煙囪升騰的煙氣,給城區戴上一層灰蒙蒙的“面紗”。
如今的鐵西區商圈遍布,大大小小的口袋公園散布在街頭巷尾,一間間舊廠房成了新“秀場”。
距離中國工業博物館1公里左右,掛著黃銅色“紅梅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字樣的老廠門矗立于此,背后是經過“修舊如舊”改造的老廠區。如今,這里也成了文創基地。進入廠區右手邊就是一間“味覺博物館”,館內不僅介紹著香料的歷史,參觀者還可以用聽覺、視覺感知顏色、音樂的味道。不僅如此,廠區內的寫字間聚集著到此創業、就業的年輕人,發酵廠房改建的發酵藝術中心展示著各類藝術作品,原料庫改建的室內音樂場上演著各類音樂會……
市民在紅梅文創園美術館參觀展覽。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從生產味道到感知生活,紅梅文創園的前世今生也是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的一個縮影。
作為老工業區,鐵西區內一大批工業廠區因搬遷、關停、閑置,成為工業“銹帶”。近年來,鐵西區規劃的70萬平方米工業遺存,已開發利用約45萬平方米。依托工業遺存保護開發,鐵西區旨在培育千億級文創產業集群。
這樣的“重生”正在沈陽遍地開花。
位于沈陽市大東區的東貿庫,是沈陽現存建設年代最早、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民用倉儲建筑群。如今,這里被賦予了新的生命,“變身”城市書房。
走進時代文倉城市書房,記者看到,上下三層的大廳里不僅有一排排書架,還有沉浸式閱讀太空艙、文倉小劇場和精品咖啡館,臨窗而坐,抬頭就能將片片綠意盡收眼底……“每天來這里的人絡繹不絕,單日能達到2000多人次,為此我們共設置了460多個座椅來滿足讀者的閱讀需要。”書房運營經理王子琦說。
近年來,沈陽市相繼下發《沈陽市城市書房、城市書屋建設方案》《沈陽市社會力量參與城市書房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指導意見》等文件,沈陽的城市書房越建越多。截至目前,沈陽已建成城市書房23座、書屋114間。滿溢的書香,為這座工業城鍍上一層柔和的暖意。
圖為時代文倉城市書房外景。新華社記者 翟嘯山 攝
“舊廠房以文創園、書房等身份‘重生’,傳承了工業文明,也實現了新舊動能轉換。通過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歷史建筑實現了可持續發展,將發揮出其最大的價值?!边|寧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思寧說。
在邵斯凡的新劇中,沈陽是重要的素材來源地。他騎著單車走遍了沈陽的很多角落,南湖上的游船、轉動的摩天輪都成了他創作的靈感。
“這些老廠房承載著城市的歷史和記憶,它們的重生給了城市一張新的名片。”邵斯凡說。
(記者 汪偉、于也童)
關鍵詞: 工業基地
2021年寧波市全年備案境外企業和機構186家 備案(核準)中方投資額24.3億美元
對外承包工程是寧波企業‘走出去’的重要方式之一。今天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最新統計顯示,我市已累計在91個國家和...
商丘市2023年度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繳費工作已啟動 繳費截止日期為12月26日
10月12日,記者從市醫療保障局了解到,日前我市2023年度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繳費工作已啟動,繳費截止日期為12月26日,請廣大居民及時
北京明確將推動博物館志愿者服務的規范化 鼓勵博物館為志愿者開放講解等志愿服務崗位
北京市文物局近日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博物館志愿者工作的意見》,明確將推動博物館志愿者服務的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鼓勵博物館為...
打造就業便民服務圈 海南就業驛站發展到了100家
打造就業便民服務圈銀行網點怎樣與就業工作搭界?10月10日,海南就業驛站建行海口瓊山支行站開始提供相關求職信息、創業貸款咨詢等服務。這
為何寧波能成為在全國“出圈”的自駕游目的地?寧波向大量周邊游客“圈粉”
10月10日,百度地圖慧眼發布的一組十一出行數據顯示,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全國人口遷徙規模峰值較節前上漲約1 4倍,而新能源車自駕游的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