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24小時 >

4個小技巧幫您穿上“心理防護衣”

來源:沈陽網  

疫情當下,有些市民朋友出現了緊張、焦慮、失眠等心身反應,如何正確地識別、應對這些反應,消除煩躁不安的心理?4月1日,在“沈陽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六十五場新聞發布會上,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王秀珍教授解答了這一問題,為市民如何緩解焦慮、保持身心健康來支招。

當突發事件發生時身體和心理常會有4種變化

王秀珍介紹,在一些突發事件發生時,人們的身體和心理會出現一些變化,以幫助自己調動自身資源積極應對,平穩過渡。通常情況下,會有以下4種現象。

第1種是生理上的變化:睡眠減少、心跳增快、血壓增高、身體敏感度增加(例如對疼痛及一些不適感的感受性增強)、容易疲累、記憶力下降等。

第2種是情緒上的變化:心煩、緊張、焦慮、恐懼、抑郁、敏感、整個人變得心浮氣躁,對親朋好友缺少耐心、人際關系面臨挑戰;甚至有的人會逐漸轉入心情麻木、抑郁,對事情缺少興趣和樂趣,生活變得灰暗。

第3種是行為上的變化:生活規律混亂、過度關注與事件相關的信息,人際疏離,個人生活懶散,反復檢查、洗滌等。

第4種是認知與想法的變化:覺得生活失去了控制,覺得沒有安全感,對未來失去確定感,對自己的應對能力產生懷疑等。

身心有變化未必都異常若超過4周不緩解請重視

王秀珍提醒,以上4種變化是每個人都可能出現的一些反應,這是人們在非常規狀態下最正常的反應。這些反應的出現,意味著人的身體與心理的免疫系統已經啟動,正在積極工作,幫助人們有效應對。例如,人們緊張時,對危險的識別能力會增強;人們的睡眠減少時,就會有更多的時間思考及監控危險。所以,不必擔心和排斥,正確識別它、接納它,與這些反應和變化“共舞”。

通常情況下,這些反應需要存在1—2周左右。慢慢地,人們對新的環境、新的狀態適應了,這些反應會慢慢消失,重新回歸正常。個別人群,例如老年人、兒童、有慢性軀體疾病及心理疾病的人群,由于心身免疫力薄弱,可能需要恢復的時間略長一些,大概4周左右。所以,有了這些現象不一定是異常。如果這些現象的存在超過了4周,并且已經嚴重影響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工作、人際關系,給自己及周圍人帶來了苦惱和困擾,就要加以重視,并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沈陽市精神衛生中心24小時心理援助熱線:23813000,隨時等候市民的咨詢。

提高心理免疫力有妙招這4個小技巧趕快試一試

那么,市民應該如何進行自我調節,幫助自己穿上“心理防護衣”,提高心理免疫力呢?王秀珍解答,隨著疫情的反反復復,人們的心情也像過山車一樣跌宕起伏,不知道下一秒鐘等待著的是驚喜還是驚嚇,這種失控感會讓人感覺不適,進一步消耗心理耐受力。要守護好心理健康,可以試試下面4個小技巧。

1.品常品的味道,幫你體會安全感:人有很多需求,生理需求是人的第一需求,只有這個需求滿足了,人才能活下來,才有可能活得更好。在家中品嘗熟悉的味道,會讓人快速找回安全感,調動起過去的很多美好瞬間。在家中與柴米油鹽這些“煙火氣”來一場邂逅,品健康飲食,提高自己的免疫力。

2.聽常聽的聲音,讓你找回熟悉感:疫情當下,很多種不同聲音在空氣中彌漫,會讓人的注意力沒有辦法集中。所以,在疫情防控的過程中,想要保存好精力和體力,需要做好以下兩件事:一是定期收聽和收看官方渠道的信息,避免信息過載;二是每天固定時間去聽優美的音樂,去看喜歡的節目,去讀感興趣的書籍,因為這些已經在大腦中建立過的反射通路會很少地消耗能量,只有這樣,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和體力去應對未知的挑戰。

3.見常見的朋友,讓你重建鏈接感:疫情經常會打破日常的人際互動,讓原本親密友好的關系變得疏離。好在當今世界中有先進的科技通信手段,讓人們可以在不能面對面的情況下心貼心。所以,無論是居家隔離,還是在抗疫前線,建議大家拿起電話,和你關心的人、信任的人煲個“電話粥”,打開視頻和你想見的人“面對面”,讓情感順著網絡流動起來,讓你的內心不孤獨、不荒蕪。

4.做常做的事情,讓你恢復秩序感:疫情讓原本應該做的事情改變了軌跡,讓人們喪失了掌控感,變得惶恐不安。在不確定的生活中找回秩序感,是人們重新建立掌控感的有效手段。建議大家每天規律作息,該吃飯吃飯,該鍛煉鍛煉。無論外面的世界如何變化,讓自己永遠保持內心的平靜,生活一定會在自己的掌控中。待到春暖花開時,愿所求皆所愿,山河無恙,歲月安康。沈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唐子勻

關鍵詞:

最新文章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在线麻豆精品观看,国产在线播精品第三,亚洲欧美国产制服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