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24小時 >

送通勤 種菜送人 去火車站做公益……

來源:沈陽網  

學雷鋒紀念日對于沈陽市“身邊好人”谷多綿來講,不算特殊的日子,因為他的每一天都是“雷鋒日”。

老谷是位于蘇家屯區的沈鐵某動車段的通勤車司機,每天早晚兩個時間段上班。他白天很少補覺和娛樂,而是主動在蘇家屯火車站站前廣場撿拾煙頭,擺放共享單車,清潔和維護秩序;回農村大棚中拔出新鮮的菜送到養老院和退伍老兵那里;再回家收拾大棚和院子,晚上繼續開通勤車送同事,365天周而復始。

雖然循環的工作是單調的,但這些公益活動充實了老谷的生活,讓他沒有倦怠感,甚至更有動力和盼頭。“做好事成了習慣,每天醒來就想今天能做點啥……我做公益事業很開心,感覺做好事,疲憊就消失了!”

5時起床6時40分發通勤

3月5日,學雷鋒紀念日的當天,谷多綿像往常一樣,5時整準時起床,6時20分到達沈陽動車段預熱通勤大客車,6時40分出車,7時5分到達蘇家屯火車站接上班的職工并送到動車段。

作為一名通勤車駕駛員,谷多綿每天的工作就是開通勤大客接送職工上下班。工作雖然簡單,但他總是盡心盡力做到最好。坐通勤車的職工大多是在主要城區和蘇家屯區之間通勤,谷多綿考慮到大家上班起得很早,為了讓大家能在通勤車上休息一會兒,他每天提前預熱車輛,讓職工上車就能在寒冷的冬天感到溫暖和舒適。

8時回到大棚摘菜送到養老院

8時左右,送完同事的他完成了早間工作,之后他駕私家車回到位于蘇家屯來勝堡村的家中。

多年前,谷多綿租下了兩畝地,自己蓋起了大棚,養豬、羊和家禽,還種莊稼。繁重的農活、單調的農村生活非但沒讓他郁郁寡歡,反而讓他的臉上重現年輕時的光彩。他種的蔬菜從來不賣,而是送到沈陽的孤兒院、養老院去,油麥菜、甜菜、苦苣……一送就是上百斤,如果這些菜拿到冬天的菜市場,能賣上千元?!拔曳N的這些菜,主要是給孤兒院的孩子和養老院的老人們吃,還有退伍老兵們?!惫榷嗑d說。

10時送菜與老人聊天

給敬老院和退伍老兵送新鮮蔬菜,是谷多綿每天必不可少的內容。9時,他簡單收拾院子和家中衛生后,將大棚里的苦苣和生菜摘下,裝了兩箱,大約10時送到98歲退伍老兵劉克的家里,并與老人聊天。

劉克是一名老戰士。1945年抗戰勝利后,我軍進駐蘇家屯。當部隊要撤走時,她堅決要跟著部隊走,從而走上革命的道路。后來,劉克被分配到遼東軍分區衛生學校學習,畢業后成為部隊的護士。

1948年初,劉克調到42軍野戰醫院當護士,先后在隨后,她參加了遼沈戰役、平津戰役,并承擔戰地救護的工作。

“我是一名退伍軍人,我要發揮自己的余熱,為這些老兵做點兒什么。”谷多綿激動地說。

13時到廣場撿煙頭、擺放共享單車

13時,送完菜吃過午飯后,谷多綿又來到了自己公益事業的重要地點——蘇家屯火車站站前廣場。

俗話說“萬事貴在堅持”,做一件好事容易,很多人都能做到,可一直堅持做好事卻不容易。多年前,一次下夜班后在廣場上撿煙頭,開啟了谷多綿的公益人生?!盁燁^不落地,沈陽更美麗”,此后只要休息時,他都會一手拿著垃圾夾,一手拿著垃圾袋,主動到廣場撿煙頭,谷多綿走過的路面總是干干凈凈,撿拾路邊煙頭和垃圾已成為一種習慣,而這個習慣一堅持就是二十多年。他說,火車站是一個城市的門面,必須要維護好。為了紀念和鼓勵他這種帶動全民清潔衛生的行為,蘇家屯區文明辦特別在蘇家屯區楓楊路東段,也就是火車站前街設立了“谷多綿文明示范路”。

16時出發

17時送通勤

快到了職工下班時間,谷多綿16時出發,并在17時坐在通勤大客中等職工上車,他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把車開得特別穩,讓每一位歸家的職工都能感到工作后的輕松和溫暖。

18時30分回家吃飯

19時繼續維護廣場衛生

18時30分,他回到家中簡單吃了幾口晚飯,19時又到了火車站廣場上繼續著自己的公益事業。除了清潔衛生,他還把廣場上的自行車擺放整齊,自費買材料修補廣場破損的地面,勸阻機動車駛入站前廣場……“火車站代表城市形象,出站的人看到的,可能就是他對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所以我要讓外地游客看到的是干凈和整潔的沈陽?!边@是老谷常常掛在嘴邊的話。

21時結束一天工作旅程回家休息

直到21時,天已黑,老谷才躺在家中的床上結束了忙碌的一天。數十年如一日起早貪黑的工作和獻愛心,是不是會令他感覺疲勞、單調或者產生倦怠感?老谷是怎么做到人生無倦怠的?老谷回答道:“我已形成了習慣,每天睜眼就想為社會做點兒什么貢獻,我做公益事業很開心,感覺多做好事,一天工作產生的疲憊瞬間就消失了!”

沈陽晚報、沈報全媒體主任記者李遠

實習生趙晨宇

主任攝影記者常晟罡

關鍵詞:

最新文章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在线麻豆精品观看,国产在线播精品第三,亚洲欧美国产制服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