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24小時 >

崗位“群英”

來源:沈陽網  

這是一組“英雄群像”,他們中既有帶領農民集體致富的“頭雁”,又有全國聞名的“技術專家”;既有披荊斬棘的創業團隊、也有默默奉獻的基層民警;既有以筆為燭的新聞記者,又有無懼艱險逆行而上的白衣勇士……這些有血有肉、愛崗敬業的生動人物,以自身閃耀的光芒,照亮了遼沈大地,提振了全市人民的精氣神,激發出城市向前向上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

創造敬業群英勇立潮頭

2018年2月25日的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新松機器人科技團隊將機器人與聲、光、電完美配合,“北京八分鐘”驚艷全球……

“天宮”上天,“蛟龍”探海。大國奮進,當有重器。從夢想到現實,一代又一代人披荊斬棘、砥礪前行。羅陽、洪家光、劉開周、楊鳳田、姜妍……這些沈陽兒女的名字將伴隨著那些分布在高端裝備、戰略性新興產業、信息化等方面的重大工程世代傳揚。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鈦合金團隊采用自主發明的Ti62A鈦合金新材料,為“奮斗者”號潛水器建造了世界最大、搭載人數最多的載人艙球殼,是人類進入萬米深海的硬件保障和安全屏障,該成果使我國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奮斗敬業精神驚艷時光

于家臺——這是佟亮“生于斯,長于斯”的故土。2022年3月,站在尚未解凍的黑土地上,迎著略帶寒意的小北風,作為村黨總支書記的他帶領著村民們開啟了全新的旅程。

“今年,我們要復墾出400畝的土地,建設高標準水田……”佟亮告訴記者,從1月2日一直到3月4日,他們已經連續作戰了2個月,春節無休。

村民告訴記者:“他天天撲在工地上,腳趾甲蓋都掀翻了,可還咬牙挺著,說是趁著土沒解凍抓緊干活,一刻也不能耽誤……”

5年間,于家臺村實現大跨越,村集體經濟從欠賬400萬元到盈余200萬元,靠的就是敢打敢拼、艱苦奮斗、甘于奉獻的敬業精神。因此,佟亮被評為2021年度“感動沈陽”人物。

2010年感動沈陽的沈陽地鐵團隊,用5年時間完成了全長27.9公里的地鐵建設;用200天時間完成了正常需要2-3年才能完成的運營籌備。他們用拼搏,書寫了屬于城市、屬于市民的英雄贊歌。

康平縣沙金臺鄉敖力村500畝的沙漠如今已成為了綠洲,2011年感動沈陽的老漢屈長友20年如一日防沙造林,治理出一道綠色的生態屏障。

奉獻逆流而上守護平安

2020年,全球都在歷經一場抗疫大戰。醫生谷野、民警李桐、社區黨委書記孔艷,三個素不相識的人,在不同時空親身感受到這場戰疫的驚心動魄。

谷野作為省市定點收治醫院和省集中救治沈陽中心行政負責人,在疫情最嚴重期間,始終堅守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焖俳M建醫院疫情防控指揮部,40小時緊急騰空3棟病房樓,遷轉在院近400名患者,8天完成2178平方米的臨時隔離病區和4150平方米的醫護人員休養區建設,12天完成5003平方米的負壓病房改造工程,創出了“沈陽速度”。

同心戰疫,同心白首,疫情期間有許多一線戰疫英雄推遲了婚禮,其中就包括公安民警李桐與愛人潘新。他們一個是藍衣衛士,一個是白衣天使,為了保障千家萬戶的健康平安,他們“舍小家保大家”,每天只能在云端“短暫約會”……

面對危難,沖鋒上前的還有被評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的大東區百樂社區黨委書記孔艷。疫情防控期間,她與社區工作人員開啟了“連軸轉”的生活模式:核實信息、常態巡查、沿街宣傳、定點消毒、入戶篩查……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經常折騰得連飯都顧不上吃,同事們笑稱她是“鋼鐵戰士”。

在祖國遭遇困境的時刻,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他們帶頭沖在前,不畏艱險、逆流而上,鑄就了團結一心的堅實脊梁。

仔細梳理13年溫暖沈陽愛崗敬業表彰人選的名單,有的在抗擊新冠肺炎一線、奔赴最危險的地方;有的扎根基層,無私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有的忠于職守,團結互助,堅決維護社會大局穩定;有的執著專注,精益求精,銳意創新……他們崗位不同,貢獻不同,但都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沈陽人具有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徐娜

關鍵詞:

最新文章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在线麻豆精品观看,国产在线播精品第三,亚洲欧美国产制服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