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河北新聞網
冷,似乎成為今年入冬以來大家的共同感受,還有人說已經好多年沒有經歷這么冷的冬天了。
記者了解到,從去年12月份開始,我國除西藏大部、四川西部、云南、黑龍江西北部等地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外,全國其余大部地區氣溫與常年同期相比接近或偏低,尤其西北地區北部、內蒙古大部、西南地區東部等地氣溫偏低2℃以上。
冷空氣頻頻來襲,許多人甚至懷疑,地球的溫度真的在升高嗎?那為什么極寒天氣也增多了?
天氣極寒和全球變暖有關
河北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教師張曼介紹,這些年,人們經常會提到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這個話題。它所對應的最基本的科學問題,就是全球氣溫正在急劇升高。“達到什么幅度呢,我們現在的溫度,比100年前大概要高出1.1攝氏度。”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1.1攝氏度不是一個特別大的溫度變化。但張曼表示,對于地球系統,我們要計算的不是一個地方的溫度,而是全球平均溫度。在如此廣袤的地球上,理論上講,它的溫度應該保持非常穩定,所以1.1攝氏度對于平均值是一個非常大的差別。
張曼舉例,這就相當于人會有一個穩定的正常體溫,它上下會有一點波動,但如果高出1.1攝氏度就要特別謹慎,看看是不是發燒了。“現在的問題是,地球不僅發燒了,而且它還在持續發燒。”
“暖”與“冷”似乎是兩個對立的字。冷空氣頻頻來襲,這是怎么回事呢?
“全球氣候變暖改變了全球的大氣環流形勢,通過海洋和大氣、陸地和大氣的相互作用影響到局地的氣候。”張曼舉例,比如北極海冰情況。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最初源地來自北極,盤踞在北極上空的極地渦旋會將冷空氣“鎖”在極地。同時,北極地區又是全球氣候變化響應最敏感的區域,其地表氣溫的增暖速度是全球的2倍到3倍,這被稱為北極放大效應。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2020年9月北極海冰達到歷史第二少,極地渦旋減弱、分裂,偏向歐亞地區,難以“固定”冷空氣而由其南下。
“因此,極端冷事件頻發,正是對全球變暖的典型響應。”張曼介紹,氣候變暖導致了氣候更加不穩定,暴雨洪澇、高溫熱浪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其中,寒潮也是一種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全球變暖主要因為二氧化碳增多
全球變暖主要是因為二氧化碳這樣的溫室氣體大幅度增加。張曼解釋,太陽短波輻射照到地面,然后地面向外發出長波輻射,二氧化碳會吸收這個長波輻射,造成增溫效應。
而溫室氣體不僅包括二氧化碳,還有水汽和其他氣體。“因為這些溫室氣體的存在,我們的地球保持在一個比較舒適的溫度,大概是零上15攝氏度左右。”張曼說,如果大氣中沒有了溫室氣體,地球的平均溫度大概會下降到零下13攝氏度左右。
雖然溫室氣體非常重要,但二氧化碳變化的增長速度過于驚人。在過去100多年里,全球的二氧化碳含量已經增加了45%左右,現在逼近50%。“我們把二氧化碳比作為地球外面的被子,外面冰天雪地,被子里面很溫暖,但現在這個被子越來越厚,也就說明全球變暖趨勢日益嚴重。”
既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增多是氣候變暖的“罪魁禍首”,我們是否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減少二氧化碳呢?
專家介紹,目前應對全球變暖主要有兩種思路。一種是氣候工程,比如在太空中放置一些鏡子反射太陽光,在海洋上空人工造云等來對太陽輻射進行管理。另一種是控制二氧化碳濃度,比如捕獲二氧化碳、植樹造林等。
“現在氣候工程更多處于研究階段,捕獲二氧化碳的技術成本也還較高,所以主流的應對方法依然是減排,這也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參與、也應該倡導的生活方式。”張曼表示。(河北日報記者王璐丹)
“金九”發力失敗 “銀十”車市同樣無力 同比下降4% 中汽協發布10月車市數據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公布了最新一期中國汽車市場銷量數據:10月份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29 5萬輛和228 4萬輛,環比增長
經銷商庫存系數迎來四連降 10月庫存水平降至警戒線下
11月1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了10月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結果顯示,10月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為1 39,同比下降26 1%,環比下降7 1
2025年后 我國所有車型有望全部采用中國工況 部分企業先行
汽車工況是汽車行業重要的共性基礎,也是車輛、能耗、測試方法和限值方法的基礎,此前,我國采用NEDC(歐3 4排放標準的一型試驗)工況,消費
10月車市下滑收窄:強勢品牌恒強 新能源“四連降” 補貼“退坡”市場趨冷
10月,我國狹義乘用車銷量為1843406輛,環比上漲3 5%,同比下滑5 7%,下滑幅度收窄,但仍是自2016年來的最差10月。車市寒冬也加劇了馬太效
冷門專業背后的火爆需求 殯葬專業大學生:這行值得尊重 并非“吃死人飯”
把失去的人重新喚回,賦予永恒的美麗。這個過程平靜細致而溫柔,重要的是充滿愛。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會有生命誕生,每天也會有生命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