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西都市報
《上李邕》
(相關資料圖)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世人見我恒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唐玄宗開元七年(719年),19歲的李白辭別了峨眉山上的明月,一路沿江東下,來到了渝州(今重慶市)。當時,著名書法家李邕正在渝州當刺史,李白便前去謁見李邕。在謁見時李白因為不拘俗禮,且談論間放言高論,使李邕不悅。李白在臨別時寫了態度頗不客氣的《上李邕》一詩,以示回敬(葛景春《李白﹤上李邕﹥寫于蜀中》)。詩中說,大鵬鳥有一天會乘風而起,借此扶搖直上九萬里之外。即使風停了下來,也能在大海中掀起汪洋巨浪。世上的人見了我都覺得語出驚人,聽了我的話都冷笑。孔子都要讓年輕人幾分,大丈夫您又豈能輕視年少之人。
初出茅廬
前往拜謁大書法家李邕
李白拜見的這位渝州刺史李邕很有意思,值得細說。
李邕的父親叫李善,年輕時曾追隨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大儒曹憲學習《文選》。后經人薦引,先后擔任崇賢館直學士、沛王侍讀、蘭臺郎、潞王府記室參軍、涇城令等職。晚年寓居汴州(今河南開封市)和鄭州,以講授《文選》為業。李善所注的《文選》六十卷,大行于時,被時人譽為“文選學”,而他本人更是被學界尊稱為“書簏”,即書箱的意思。能出生在這樣的書香門第,李邕自然也不是等閑之輩。
李邕很早就出名了,是有名的書法家,文章也寫得很棒,是長安城(今陜西西安市)世家子弟中的翹楚,年紀輕輕就當上了左拾遺。
由于李邕先后跟中書令李嶠、漢陽郡王張柬之、知內侍?。偣芴O)楊思勖、監察御史張廷珪、左驍衛兵曹柳勣、洛州司馬崔日知、御史大夫崔隱甫、戶部侍郎倪若水、宗正卿姜皎等人走得比較近,故而頻頻升遷,歷左臺殿中侍御史、戶部員外郎、戶部郎中、渝州刺史、括州刺史、淄州刺史、滑州刺史、陳州刺史、汲郡太守、北海太守、衛州刺史、青州刺史等職,甚至差一點兒就當上了糾彈百官朝儀的御史中丞。
在古代,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任何政治集團都不可能是鐵板一塊,往往會按照政策傾向、權力組合、入仕渠道、性格遠近、感情好惡、血緣裙帶等不同因素劃分為不同的派別。
各派在招募黨羽時,考量因素雖復雜,但大致而言,多會圍繞忠誠程度、思想傾向、個人能力、來源渠道和性格人緣等因素來取舍。而官員個人身上的派系標簽在平時看不出來,只有在關鍵時刻如職務任免時才會暴露。
正因為李邕和李嶠等人關系好,所以就得罪了侍中岑羲、中書令崔湜、中書令姚崇、中書令張說這一派。加之李邕骨子里始終是個文人,本身又有“詞高行直、疾惡如仇、不容于眾、性資豪放、不治細行、所在賄謝、畋游自肆”(《新唐書·李邕傳》)等職場缺陷,也曾屢屢被貶,一度甚至“仇人告邕贓貸枉法,下獄當死”,在大唐的官場上,堪稱大起大落。
在帝制時代,朝堂內外的派系斗爭永遠存在,只不過時而清晰時而模糊,時而激烈時而緩和。
到唐玄宗天寶六載(747年),宰相李林甫因忌憚李邕才干和名氣,便羅織罪名,將其杖斃于青州(在今山東?。?。李邕享年七十歲。
直到唐代宗即位后,李邕才追贈為“秘書監”(劉昫《舊唐書》卷一九〇中、宋祁《新唐書》卷二〇二《李邕傳》、李昂《唐故北海郡守贈秘書監江夏李公(邕)墓志銘并序》,胡可先、楊瓊《唐代詩人墓志匯編》第182頁)。
一向自詡“不屈己,不干人”的李白之所以愿意去拜謁李邕,是因為他“素負美名,能文養士,賈生、信陵之流,人間素有聲稱,后進不識,京、洛阡陌聚觀,以為古人?;驅⒚寄坑挟?,衣冠望風,尋訪門巷”,以至于“阡陌聚觀,后生望風內謁,門巷填隘”(劉昫《舊唐書》卷一九〇中、宋祁《新唐書》卷二〇二《李邕傳》)。
年少輕狂
不拘俗禮讓李邕不悅
但遺憾的是,此次拜謁讓李白大失所望。在謁見時李白因為不拘俗禮,且談論間放言高論,使李邕不悅。于是,李白便寫下了《上李邕》這首給自己打氣爭面子的牢騷之作。
那么,李邕為什么不待見李白呢?是李白的文章不夠好嗎?還是另有原因呢?
李白在詩里隱隱約約透露了三條線索:李邕一是見自己說話不著調,喜發奇談怪論(世人見我恒殊調);二是認為自己不夠謙虛,口氣太大了(聞余大言皆冷笑);三是嫌自己太年輕了,在文壇沒什么名氣(丈夫未可輕年少)。
李邕有個致命的性格弱點,就是特別“好名”。一言以蔽之:迷信名氣。這個缺點早在武則天時期,他還只是個左拾遺時,就表現得很突出。
有一次,御史中丞宋璟彈劾武則天的男寵張昌宗、張易之兄弟有不順之言,要求交付司法部門審理,武則天一直不肯答應。當時雙方僵持不下,文武百官都嚇得不敢吭聲。這時,李邕跳了出來。他站在皇宮玉階下說:“臣觀宋璟之言,事關社稷,還望陛下批準他的奏請?!蔽鋭t天的臉色這才稍稍有所緩解,同意了宋璟所請。
待退朝后,有人問李邕:你只不過是個芝麻綠豆大的小官(左拾遺為從八品上),萬一今天皇上發了脾氣,你馬上就要倒大霉,為何敢如此放肆?不料,李邕卻洋洋得意地回答說:“不愿不狂,其名不彰?!保▌d《舊唐書》卷一九〇中《李邕傳》)若不如此,后代何以稱贊我呢?據此可見,李邕為了青史留名,連命都可以不要。
還有一件事,也足以說明李邕特別“好名”。右司員外郎蕭誠是當時一位著名書法家,他經常會把自認為滿意的作品送給李邕看,可李邕每次都不屑一顧。久而久之,蕭誠氣不過,便想捉弄一下李邕。
蕭誠偽造了幾幅古帖,朝夕把玩,故意使其變得又黑又暗,見到的人都誤以為這是數百年前的古人真跡。不久,蕭誠便故意放出風說:“我有王羲之的真跡,珍藏已久,特別想讓大書法家李邕給鑒定一下?!?/p>
這話傳到李邕耳朵里,他頓時來勁了,欣然同意一見。但蕭誠為了吊他的胃口,故意又拖了十天,遲遲不拿出來。
這樣一來,便惹得李邕心急火燎,對蕭誠說:你答應給我看,又不拿出來,這不是騙人嘛!
于是,蕭誠派家僮回家去取。取來后,由于李邕對這份“古帖”渴望已久,故而毫不懷疑,當場就表態說:“確實是王羲之的真跡,平生未見?!痹谧娜耍捕技娂姼胶汀?/p>
又過了幾天,蕭誠邀約李邕和眾位賓客聚會,故意對李邕說:“您平時??床簧衔业臅ǎ洗挝夷贸隽藥讖垉簳r的習作,您為何認為是王羲之的真跡?您的鑒賞力跑到哪兒去了!”
李邕一聽此言,大為愕然。為了挽回面子,只好悻悻地說:“你再取來讓我看看?!?/p>
待蕭誠再次打開這卷“古帖”時,李邕只略略看了一眼,便扔在床上說:“仔細看了,也不見得有多好嘛!”(封演《封氏聞見記》卷十)。
通過這則逸事,就可以看出,李邕對名氣的迷信已到了何種地步。
看走了眼
丈夫未可輕年少
不難想象:李白當時才19歲,雖然有一些文學成就,但畢竟尚處于“短羽離褷”階段(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十八引楊天惠《彰明逸事》),也就是羽翼未豐階段,自然在文壇沒什么名氣。
再加上李白還有個怪毛病,與人交談時,一開口便是“使寰區大定,??h清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暫因蒼生起,談笑安黎元”(《書情題蔡舍人雄》)等語句,別說是李邕這樣的一州刺史、封疆大吏,就算是普通人聽了,肯定也會覺得這小伙子說話太不靠譜了吧!
從年齡上論,李邕生于唐高宗儀鳳三年(678年),足足比李白大了23歲。若按古人早婚的習慣,李邕都可以當李白的爹了;從家世上看,李邕的父親李善是著名學者,而李白是商人之子;從職務上說,李邕是渝州刺史,李白是平頭百姓;從書法上講,李邕被大書法家李陽冰譽為“書中仙手”(《宣和書譜》卷八),而李白此時尚未嶄露頭角;從文學上講,李邕的文章連皇帝都要頻頻派太監前去索取,李白卻尚在干謁權貴,以求引薦。
更重要的是,從名氣上來說,李邕已是“素負才名”的大書法家(錢易《南部新書》甲),連唐玄宗都“識其名,詔勿劾”(宋祁《新唐書》卷二〇二《李邕傳》)。李白則還是個不為人知的無名小輩。
在李邕看來:眼前這個乳臭未干的小娃娃,竟然自比傅說、姜太公、管仲、諸葛亮、謝安這些大圣大賢,甚至連讀書人最尊敬的至圣先師——孔子都敢拿來調侃、嘲笑。公然叫囂:“我本楚狂人,狂歌笑孔丘”(《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君看我才能,何似魯仲尼”(《書懷贈南陵常贊府》)。面對一個不知從哪個犄角旮旯冒出來的商人之子,居然如此不知天高地厚,李邕這樣的好名之人,豈會給他好臉色看?
不過這次,李邕卻看走了眼。有個性是李白的文風、詩骨,也是他的力量。一個性格理性的人是絕成不了詩人的,只適合去當政治家。
李白不同于一般人,他乃“謫仙人”。如果連李白都不狂、不傲、不瘋,他還是李白嗎?
關鍵詞:
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名言嗎?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法律的名言警句
關于法律的名言警句(精選220句)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名言吧,巧用名言有助于我們正確對待學習、生活、成長
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整理的項目合作實施方案
項目合作實施方案5篇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往往需要預先進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指的是為某一次行動所制定的計劃類
楚辭影響最大的作品 《離騷》全文對照翻譯
《離騷》全文對照翻譯《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創作于楚懷王時期屈原遭讒被疏之時,是楚辭影響最大的作品。下面是《離騷》全文對照翻譯...
寫申請書時理由總是不夠充分?為大家整理的退學申請書
退學申請書(精選12篇)在一步步向前發展的社會中,申請書在現實生活中使用廣泛,申請書不同于其他書信,是一種專用書信。寫申請書時理由總是
都有哪些類型的話語呢?為大家收集的感恩老師的話精選150句
感恩老師的話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越來越多人喜歡發表話語,話語是特定社會語境中人與人之間從事溝通的具體言語行為。那么都有哪些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