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三文娛 >

在邊角料地塊筑起風景:衡復歷史文化風貌區的迷你公寓|最新

來源:文匯報  

1920年代開始,以諾曼底大樓(即今天的武康大樓)為代表的新一代的摩登公寓開始出現在上海城市的舞臺。這些摩登公寓是當時上?,F代城市居住生活方式的一種體現,其本身也構成了獨特的城市景觀。


(相關資料圖)

在新一代上海的摩登公寓中,除了定義了天際線的大型轉角公寓之外,也有為數眾多的中小型公寓以及迷你公寓。迷你公寓是近代上海公寓中一種特殊的存在,它利用城市沿街的邊角料地塊開發建造,基地雖小卻五臟俱全,不失品質。

如果要給迷你公寓做一個定義的話,迷你公寓就是那種每層的戶數不超過2戶,總戶數不超過10戶,宅基地不超過300平米,每戶帶有獨立衛生間的公寓。位于街道轉角的迷你公寓,往往隨著路網有著不規則的宅基地。設計師需要在限制極高的用地條件下,兼顧轉角建筑的城市形象與現代公寓的功能需求,因此其最終呈現的面貌也往往各具特色。

今天的衡山路-復興路歷史文化風貌區是近現代知名建筑師作品的云集之處,也是迷你公寓的集中之處。衡山路-復興路歷史文化風貌區在近代屬于上海前法租界西區。前法租界西區源于1914年法租界的第三次擴張,這次擴張的范圍在當時被稱為法新租界。當時,法租界西區只有幾條道路建成,面貌仍以鄉村風光為主。擴張之后,法租界公董局隨即開始整體的路網規劃,意圖將西區建設成西方特征鮮明的、能夠體現生活品質的新城區。這一區域的城市生活社區定位契合了當時來到上海的中外新興中上階層的生活需要。在接下來的二三十年時間里,迷你公寓建筑實踐伴隨了這一區域的城市化過程。

下面,我們將以這一區域的六個迷你轉角公寓案例,一探建筑師是如何在這種高難度的宅基地中完成有趣的設計,并滿足業主需求的。它們分別是烏魯木齊中路與復興西路街角的白賽仲公寓與麥琪公寓、武康路與湖南路街角的密丹公寓與國富門公寓、高郵路與復興西路街角的高郵公寓,以及高安路與康平路街角的阿麥倫公寓。

“賚安街角”:白賽仲公寓與麥琪公寓

復興西路與烏魯木齊中路的街角兩側,分別矗立著兩幢由賚安洋行設計的迷你轉角公寓。賚安洋行是1920年代至1930年代活躍于前法租界區域的著名建筑事務所,尤其擅長摩登公寓的設計,而它的兩位合伙人也曾經居住在這兩座迷你轉角公寓的頂層。

白賽仲公寓位于復興中路與烏魯木齊中路交接的西北角地塊。宅基地由于道路的退界,形成一個五邊形的不規則區域。1929年,賚安洋行利用這一退界,塑造了帶有鮮明切角的城市公寓。建筑以轉角為界對稱布置。建筑的主入口布置在轉角處,兩側則布置車庫。上部二至五層在原始戶型中每層布置一個大四室戶,一梯一戶,每戶朝向東南的轉角面設置了一個內切的三角形陽臺,同時構成了這一建筑的立面一大特征。賚安洋行的合伙人保羅·維塞(Paul Veysseyre)當時居住在白賽仲公寓的五樓,樓頂則為曬臺。

白賽仲公寓無論立面窗間墻的折線形裝飾圖案,還是室內鐵藝欄桿等無不顯示著裝飾藝術風格的影響。

1934年,賚安洋行在同一街口開始設計更具地標意義的十層樓高的麥琪公寓。它是上海法租界唯一一棟一層一戶的高層公寓樓。麥琪原始戶型共有九戶,底層是車庫,二層兩戶,三至八層一梯一戶,頂層則是復式公寓,為賚安洋行創始人賚安(Alexandre Leonard)本人居住。原建筑方案為九層,其頂層的復式布局在賚安的初稿效果圖中并未顯現,可見是他在建造過程中的一次變更設計。1935年,賚安隨落成后的公寓搬入新居。

麥琪公寓的主入口同樣設置在轉角,與白賽仲公寓不同的是,轉角立面以弧形敞開式陽臺作為主要立面構成元素,其造型更呼應了當時流線型現代建筑風格(streamline modern)。墻面整體以黃色面磚飾面為主,入口兩側墻面飾以紅褐色水磨石。而轉角頂部的兩個獨立圓柱則構成了立面收頭處的變化。這在六年以后的阿麥倫公寓的設計上,也得到了體現。

城中占地面積最小的公寓:密丹公寓

武康路與湖南路的街角匯集著三處迷你公寓。其中,位于東北角的密丹公寓與位于西南角的國富門公寓兩兩相對。

密丹公寓由義品洋行在1931年為一位中國業主設計建造。所謂“密丹”其實就是其英文名“Midget Apartments”的音譯,“Midget”直譯為侏儒,在這里即指迷你之意思。

密丹公寓在建設與落成之初即以其占地面積之小引起矚目。1930年8月23日的《密勒氏評論報》報道了一棟宅基地僅為“0.15畝”的五層公寓將在武康路與湖南路的街角落成,報道同時強調這座“熨斗形狀五層高的高級公寓,每層將擁有兩個房間、廚房、浴室、門廳、傭人房,而五層則將成為藝術家的工作室?!?/p>

1931年底,密丹公寓落成。12月3日的《大陸報》在以“上海最獨特的公寓”為題介紹密丹公寓時,也說其是“坐落在城市中面積最小的公寓樓。

密丹公寓的宅基地有道路與轉角切割,形成一個不規則的四邊形。在這個占地面積僅93平方米的基地上,義品洋行的主任建筑師馬塞爾·吉耶(Marcel Guillet)巧妙地布置了這棟迷你公寓。它以極小的占地,在街角形成獨特的建筑體量,塑造了轉角的城市街景。同年,馬塞爾·吉耶也在衡山路主持設計了體量較密丹公寓稍大的貝當公寓。

建成之初,密丹公寓是武康路-湖南路這一街區唯一開發的一棟公寓。在細部設計中,密丹公寓在墻裙、窗間與山墻面做重點裝飾勾勒,在街角形成了裝飾藝術地標建筑的感覺。

雖然占地極小,密丹公寓室內卻功能完備。密丹公寓的底層仍然布置成面向武康路的主入口、門廳與主樓梯的完型序列空間,同時輔以鍋爐房、車庫和司機室等后勤空間,令人不得不佩服建筑師高超的布局功力。公寓落成之后,后來成為賚安洋行合伙人的建筑師克魯茲(A.E.Kruze)成為了它的第一批住戶。

向現代主義風格過渡:國富門公寓與高郵公寓

在密丹公寓建成五年之后,另一棟迷你公寓在密丹公寓對面的一塊邊角料地塊建成,它就是國富門公寓。國富門公寓由俄籍建筑師羅平G.Rabinovich在1935年完成設計,1936年建成?!督ㄖ驴返谌淼谌诳橇诉@一公寓的透視圖。

進入到1930年代中期,現代主義風格的城市建筑開始慢慢占據主流。相較于裝飾藝術風格的密丹公寓,國富門公寓的立面更為簡潔現代。

公寓樓底層現在全為店面,而當時底層沿街布置了三間車庫供住戶停車,僅在轉角處設置了一間商鋪。公寓底層同時還安排了傭人房、鍋爐房、配電房和公共通道。國富門公寓上部原設計了六個居住單元,二層為兩個兩室戶,三層和四層為兩個一室戶和兩個三室戶。公共交通上,除了一部一梯兩戶的主樓梯,兩個轉角處還各有一部輔助傭人樓梯。從平面來看,國富門公寓室內的所有主要房間都沿兩條街道布置,面向街景,內側留作輔助空間。

稍早于國富門公寓一年,在距離國富門公寓不遠的復興西路與高郵路街角,也落成了一棟現代主義立面風格的高郵公寓(Cordier Apartments)。

在占地面積僅133平方米的地塊上,美華地產公司(Realty Investment Company)塑造了這幢五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公寓樓。在高郵公寓的轉角立面中,底層弧線凹進式入口和上部凸出的內陽臺構成對比。唯一的裝飾藝術的元素出現在陽臺欄桿與入口的鐵藝構件之中。公寓樓底層是入口大廳和兩側臨街商店,凹進式主入口在正對轉角的一邊,樓上四層共有四個居住單元,一梯一戶,每層一個四室戶,十分奢侈。公寓室內轉角位置布置客廳,臥室則分列兩側,主要房間都帶凸出的內陽臺,以取得最佳視野。室內交通上,為了避免產生主客同傭人服務流線產生交集,平面巧妙區分了主仆流線,分設主副樓梯,互不干擾。

賚安的收山之作:阿麥倫公寓

進入到1940年代,當大中型公寓建設陷入停滯之時,前法租界的迷你公寓以其靈活快速的開發模式,回應了當時市場的需求,又掀起了一輪建設小高潮。1940年,國富門公寓南側一塊沿著武康路的三角形畸零地由公和洋行見縫插針地開發了開普敦公寓(Kempton Apartments),作為其員工的公寓樓之用。1941年,國富門公寓的建筑師羅平又在武康路設計了杜美公寓。

1941年,白賽仲公寓與麥琪公寓的設計者賚安也完成他的最后一件建筑作品:位于高安路與康平路街角的阿麥倫公寓(今高安公寓)。這一公寓所在地塊是個因街道轉角紅線退讓而形成的不規則四邊形基地。

阿麥倫公寓的布局策略與麥琪相似,在轉角形成弧形的城市界面。其入口則更具公共性,在底層與二層做了內收,更顯氣派。整棟公寓以褐色面磚作為飾面,入口處飾以紅褐色水磨石,延續了麥琪公寓的材料語言。

從平面布局上看,公寓大樓的底層是車庫、門廳、通道和設施用房,主入口正對街道轉角,二至四層每層布置了一個兩室戶和一個三室戶。視野與私密性最佳的五層和六層是賚安居住的躍層公寓,可見他對于頂層公寓的偏愛。主要的房間面向東南,同時在建筑的端部設計了敞開式的懸挑陽臺。公寓二層以上立面,則在轉角處做一連續橫窗,二層到四層的圓柱設于窗內。在原始設計中,五層圓柱則露出室外,弧形窗做了內凹,以形成檐口的內凹體量,與麥琪公寓的頂層露出圓柱的處理如出一轍。

賚安在搬入到他新設計的阿麥倫公寓頂層復式單元后不久,就神秘辭世。兩年之后,前法租界為汪偽政府收編,這一區域近代迷你公寓的建設,也就告一段落了。

迷你公寓是在城市街區地塊剩余的邊角料地塊上進行精打細算地開發,因地制宜地賦形,平面功能五臟俱全,立面也看著像那么回事。而那些位于轉角的迷你公寓,則同時起了街角城市景觀塑造的作用。時至今日,它們已經成為衡復歷史文化風貌區近現代建筑遺產的有機組成部分,構成了令人喜愛的城市風景。

迷你公寓的誕生,與當時的城市規劃條例、經濟社會與文化背景密切相關。同時,苛刻的宅基地條件下的設計作品也體現了上海近現代建筑師們的巧妙構思。在近百年后的今天漫步上海街頭,我們仍可以體會到不同的建筑師在具體情境下的靈活的城市界面處理、布局與建造策略,以及細部與裝飾上對設計品質的追求。

作者:馮立?上海交通大學建筑文化遺產保護國際研究中心設計總監

關鍵詞: 迷你公寓 諾曼底大樓

最新文章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在线麻豆精品观看,国产在线播精品第三,亚洲欧美国产制服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