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日報
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所以你們要像花生一樣,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著名作家許地山散文《落花生》中父親的一段話,因為入選小學語文課本而為很多人熟知。又到了花生開花結果的季節,我們一起去追尋它的前世今生吧!
花生的老家在南美洲
(相關資料圖)
看似普通的農作物花生是人們餐桌上的“多面手”,又被稱為“中國堅果”。小學語文課本里許地山的一篇《落花生》,讓國人對于花生的感情更深厚了一層。
和課本里的稱呼一樣,花生的正式中文名字就叫“落花生”,落花生的得名來自“落花而生”的奇特繁衍方式,花生其實是一種小型莢果植物的種子?!奥浠ǘ?,是花生進化出的自我保護機制。
諸如桃子、石榴、蘋果之類的水果,生長周期里先是迎來一波閃耀熱鬧的花季,花期結束以后,花朵原地枯萎,接著就是結果——“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自然也少不了蟲、鳥的覬覦。為了躲開地面的天敵,花生選擇把果實生在松軟的沙土里。一旦花期將盡,落花生就會冒出細長的木本果莢,成熟時變化成易于鉆地的針狀,方便把果實一股腦地推入地下。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如果入地失敗,留在日照下的子房便也結果失敗,只有那些成功鉆進土里,連接子房和植株的子房柄慢慢變粗,長成如“根”模樣的連蒂才能結出花生來。
然而即使鉆進土里,花生也逃不過地球上最鍥而不舍的覓食者——人類的眼睛。大約四千年前的南美洲秘魯海岸,成群分布的野生花生默默生長著。相比人工馴化的花生,野生花生的果實更加嬌小,如同嬰兒的小手指。1875年,考古學家們在利馬海岸的安康鎮史前墓葬中發現了炭化花生粒,表明早在公元前750年至公元前500年時,花生已成為當地農民的栽培作物。
2014年,由多國農作物遺傳學家組成的國際花生基因組計劃組成功完成了世界上首個花生全基因組圖譜繪制。計劃組發現,如今的栽培花生來自兩大野生祖先,屬于它們自然雜交的后代,而兩者的發源地均在南美玻利維亞、巴拉圭到阿根廷一帶,由此證明花生的世界起源中心在南美洲。
早期的印第安人是如何吃花生的呢?美洲古籍《巴西志》中已有對花生植株形態的準確描述,并記錄印第安人將花生“或直接食用,或利用火烤再將其壓碎至類似糊狀再食用,借以補充蛋白質”?;ㄉ牡鞍踪|含量僅次于大豆,可與肉蛋奶媲美,毫無疑問成為彼時一種重要的農作物。從南美洲出發直至中美洲,被廣泛種植于秘魯、巴西、巴拉圭、阿根廷等地,等到哥倫布登上“新大陸”時,花生已是拉美地區的尋常作物。
花生的栽培還有“花生中國起源說”,起因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在浙江、江西等地考古發現了疑似炭化的花生種子,引發了花生究竟是“本土還是外來”的爭論。而無論是從文獻記載的缺失角度,還是資源多樣性的考量,或者只有疑似花生子實出土而從未發現花生植株等疑點來看,浙江、江西的發現都限于孤證。經過學界60多年的討論,目前主流觀點認為花生非中國原產,它的老家在南美洲。
漂洋過海的神秘地下果
花生從美洲走出的引薦人里,再次出現了哥倫布的名字。15世紀的西班牙正與葡萄牙就海上霸權和貿易之爭酣戰。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資助下,被授予海軍大將頭銜的哥倫布帶領三艘帆船與90名水手去開辟新航路,經過70多天的航行到達美洲,從此開啟了新大陸與舊大陸的鏈接,史稱“哥倫布大發現”。繼“哥倫布大發現”之后的數百年里,東、西半球之間動植物、農作物、人類種族、思想文化,甚至傳染疾病都彼此浸入,被史學家稱為“哥倫布大交換”。
“哥倫布大交換”的清單很長,光是從新大陸流傳到“舊大陸”的農作物就有西紅柿、馬鈴薯、紅薯、木薯、玉米、紅辣椒、胡椒、可可、香草、煙草等等,當然也少不了花生。早期的航海家把花生豆莢帶回西班牙,從那里逐漸傳向歐洲其他地區。有關花生最早的歐洲文獻,來自西班牙史學家貢薩羅·費爾南德茲·德·奧維耶多的著作,書中記述了當時南美洲花生的廣泛種植。不過受制于氣候與土壤,花生在歐洲大部分時候被視為珍奇植物,僅種植在皇室貴族的私家花園里。1498年,葡萄牙人達·伽馬打通了連接亞洲的新航線;1519年,葡萄牙人麥哲倫也為了西班牙皇室的利益,率領船隊進行全球航行。在大航海的背景下,花生和其他新發現的作物一樣,搭乘船只漸漸傳播開來。
與南美洲距離不遠的非洲殖民地成了花生栽培的試驗田。16世紀初,花生經葡萄牙人的船隊從巴西進入非洲的岡比亞和塞內加爾,到1522年左右傳播至非洲東海岸。
花生來到亞洲,也主要是經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之手。前者的船只在16世紀初期從巴西出發,跨越太平洋到達亞洲南部,后者則把花生從南美洲的西海岸引種到菲律賓等地。16世紀至17世紀左右,引入中國的花生在當地種植成功后,又從中國傳播到印度和日本。到了18世紀末,花生在東南亞已經廣泛種植。
北美洲的花生則是在英法殖民北美時期,作為黑人奴隸的口糧,從非洲引種而來。
六七百年前的人們是如何看待花生的?這種一頭扎進土里、默默結果的植物給當時人們的印象與其說是低調,不如說是神秘,有時甚至會帶來誤會、產生禁忌。在花生的老家巴西,關于花生的種植習俗里有花生只能由婦女去種植和收獲,而男人種植的花生不會發芽的迷信。此外,種植的人也最好自始至終都是一個人,誰的手栽下了花生的幼苗,就該由誰去采收地里的花生——在美洲原住民的眼里,埋藏在土壤下的果實似乎會游走不定,可見花生的神秘感十足。
1578年,一位旅居智利的歐洲醫生蒙納德在收到花生禮物時接受采訪,報道里記錄下歐洲人對花生的印象:“秘魯人送給他一種很好的果子,這種果子不生根,也不是什么植株長出來的,是長在地下的?!?/p>
背負著神秘和誤解的花生,一開始的應用并不廣泛。即使在16世紀中后期,葡萄牙植物學家德蘇扎首次詳細闡述了他所發現的花生植株、栽培和加工技術,花生的實用價值也仍未充分顯露出來。
直到1640年第一次被用來榨油后嶄露頭角,作為油料作物的花生才找到了自己越走越寬的路線,逐漸在農業圈里占據了重要地位。譬如俄國的花生引入在1792年,最早不過作為觀賞植物種在敖德薩植物園,直到19世紀才開始作為油料作物大面積種植。法國也是直到19世紀上半葉馬賽的油坊用花生榨油以后,才掀起了花生種植的熱潮。
起源于南美洲的低調小豆莢,隨著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與貿易范圍的擴大,影響了許多國家的物種、生態、飲食、文化。在四五百年的“全球之旅”過程中,花生找到了新家——在印度、中國、巴基斯坦、美國和非洲的一些國家,花生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已經遠遠超過了它的發源地,尤其是后來居上的中國,花生來到這里甚至有了“中國堅果”的新名字。
“中國堅果”美稱從何而來
16世紀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物種、商品、貨幣在各大洲之間流動,東方的中國也不可避免地成為其中一環。雖然明朝統治者拒絕了葡萄牙人的開關通商要求,但歷來與南洋諸國的朝貢體系為商品交流留下一道口子?;ㄉ鷤魅胛覈穆窂?,很可能是經由海路,從東南亞各國先傳入廣東、福建、浙江、臺灣等東南沿海地區,再由南向北擴散。明朝崇禎年間,在江南文人方以智所著的《物理小識》一書中,已出現花生條目:“番豆,一名落花生,土露子,二三月種之,一畦不過數子,行枝如甕菜,虎耳藤,橫枝取土壓之,藤上開花,花絲落土成實,冬后掘土取之,殼有紋,豆黃白色,炒熟甘香似松子味……生啖有油,多吃下泄?!泵枋隼飪叭荒芘袛喑雎浠ㄉ敲乐薜幕ㄉ贩N。
花生來得恰逢其時。農耕大國經過數千年的經驗累積,明朝時已經進入耕作精細化時期,人口壓力對于糧食的需求,也讓人們更敞開懷抱擁抱外來作物,并敏銳捕捉到了花生的生長習性,采用互補的耕作形式——原本的沙質土地可以種下花生這種美洲作物;原本因為陽光和雨水因素進入休耕季的土壤,也可以間種下花生幼苗。到了18世紀前后,東南沿海地區的花生種植已較為普遍,專門從事花生種植和花生油榨制的作坊也零星出現。不過受制于早期小粒品種,花生作物的爆發力還未體現出來,直至清代從美國引入大花生品種,花生的好時代才真正拉開序幕。
1862年,美國弗吉尼亞型大花生(亦稱“洋花生”)傳入山東蓬萊、平度一帶。因為品質好、果粒大、產量高,農民試種大獲成功,很快在齊魯大地推廣開來。如寧陽縣縣志記載:“落花生,土名長生果,本南產。嘉慶初齊家莊人齊鎮清試種之,其生頗蕃,近年則連阡接陌,幾與菽粟無異,故入谷類?!迸R朐縣也有“落花生宜沙土,巨洋以東,種者頗廣”的記錄。
到了清朝光緒年間,山東已成為全國最重要的花生產區,為榨油而種植的花生也成為山東重要的經濟作物,從19世紀80年代起向日本及香港地區等地輸出,又在1908年直接輸出歐洲市場,出口量直線上升。根據海關調查報告,“山東為榨油而種植的花生已經成為膠州重要的輸出品。以馬賽為主要目的地的花生輸出,已經從1908年的九萬五千擔上升到1911年的七十九萬七千擔……”
“世界花生看中國,中國花生看魯豫”。今天,花生已經成為中國人干果零食里的常見面孔,也是中國人日常菜肴、副食品和植物烹調油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在國內,花生種植與生產主要集中在河南與山東,兩省總產量約占全國產量的48%;而在世界范圍內,我國花生種植面積及產量均居世界第一,因此,花生又有了“中國堅果”的美稱。
上千年的種植史,數百年的傳播史,這顆把果實埋在地下的“落花生”,更多傳奇的故事還在繼續。
吉祥話
花生的好“口彩”
“花生、地豆、番豆、豆魁、地果、地蠶、白果、人參豆、落花參、落地松、萬壽果,長生果、延壽果、及第果、相思果、地漏生、滴花生、土露子、無花果”,“滴漏生、香芋、落地生、落花甜、露下生、土花生、香遜、落生、蜂搜”……自明代傳入后,花生在各種文獻與地方志里有考證的別名就有近四十種,足見花生已一頭扎進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在年年歲歲的相伴中,被人們賦予了食物以外的文化韻味。
譬如人生一大喜事——傳統婚禮慶典上,就少不了花生的出場。因有蔓延和節節結子的特性,在民俗里,花生既有生生不息、多子多福的寓意,也有兒女雙全、男娃女娃花插著生的口彩。所以傳統中式婚禮中,結婚的果籃里少不了花生;嫁妝的嫁被里也會放些花生、豆子、紅棗等吉物;儀式結束新人入洞房前,還有人一邊把棗子、栗子、蓮子、花生之類果品撒到床上,一邊念念有詞“早生貴子、兒女雙全”之類吉祥話的習俗。
花生別名長生果,又被賦予“長生不老”的寓意,被人們視作吉祥果,點綴著每一個歲時佳節。它是制作臘八粥的重要原料,新春佳節的必備年貨,還是戴在兒童頸上的“花生長命鎖”,無不顯露出人們對花生的情感與想象力。時至今日的互聯網時代,花生因為諧音“發生”,有“好事發生”的寓意,又多了一層生機勃勃的文化象征。
美食家
小花生的美食大世界
花生雖然是顆貌不驚人的小堅果,卻在幾百年的歷史中,構建起一個大大的美食世界。
鹽煮花生、炒花生、油炸花生米,費不了多少工夫,就是一道下酒小菜或小聚的零食炒貨,幾百年前已風靡大江南北。清代文人李化楠的飲食專著《醒園錄》中,記載了花生的多種吃法:“將落花生連殼下鍋,用水煮熟,下鹽再煮一二滾,連汁裝入缸盆內,三四天可吃。又法,用水煮熟,撈干棄水,腌入鹽菜鹵內,亦三四天可吃?!倍椿ㄉ拿钗?,則有明末《物理小識》里“入釜炒之,則內熟而不焦,其香如松子”的贊美。按照清末文人徐珂編纂的《清稗類鈔》里《飲食類》篇的記述,宴會筵席上,干果必備“落花生、瓜子之類”。此外、五香花生、魚皮花生、怪味花生豆……
把花生仁炒熟去皮,趁熱倒入熬好的糖內,攪勻壓平,切塊烘烤,就成了香甜酥脆的花生酥。再把花生磨粉,加入牛奶、豆沙、白糖、玫瑰等配料,加以各式模型,就組成了牛奶花生糖、玫瑰花生糖、花生糖條、花生軟糖等色香味俱全的甜點方陣。
即使作為菜肴里的配料,花生也能擔當起豬腳花生湯、宮保雞丁里的最佳配角,更不用說廚房里少不了的花生醬和花生油。小小一顆花生,在傳入我國后深深融入了百姓的日常飲食,也構建起屬于花生的美食世界。
關鍵詞:
預計今年9月興泉鐵路具備開通條件 立體交通網在贛南漸次鋪開
2015年12月26日,贛瑞龍鐵路開通,贛南老區步入動車時代;2019年12月26日,昌贛高鐵開通,老區步入高鐵時代;2021年12月10日,贛深高鐵開通運
每臺電梯補貼15萬元!保定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財政補貼辦法出臺
保定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財政補貼辦法出臺6月27日,《保定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財政補貼辦法》(以下簡稱《補貼辦法》)印發,補貼原則、適用范
阜陽2025年農業生產全程托管的農作物播種面積900萬畝以上
農業生產全程大托管,有利于完善統分結合的基本經營制度、提高農產品產出效率、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日前,市政辦印發《關于加快推...
唐山市發布了最新的減稅降費數據 享受加計扣除金額共計42.67億元
日前,唐山市發布了最新的減稅降費數據,上一年度全市共有1436戶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政策,享受加計扣除金額共計42 67億元,較202
新修訂《體育法》表決通過 在體育保障條件方面鼓勵建立健全體育保險制度
出處: 傷病猛如虎,運動員一旦受傷,場館、賽事主辦方誰來負責,想必會引起不小的爭議。6月27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近日,新修訂的《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