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把書香送到每一位市民身邊,讓書香浸潤城市的每一個角落,2015年以來,北京持續開展對實體書店的扶持引導,全市已擁有2076家實體書店,在全國位列第一。實體書店突出高質量發展,北京更是交出一份漂亮答卷。
主題特色書店倔強生長
不經意間,北京市民會與大量風格迥異的書店邂逅,有特色、重主題、講格調,受益于北京實體書店扶持政策,這些主題特色書店獲得了強力支撐。
雍和書庭靜悄悄地開著,有的在讀書,有的在工作。雍和書庭創辦人彭明榜說,對書店未來抱有充分信心,從未悲觀?!斑@幾年遭遇新冠疫情,北京市實體書店扶持政策幫扶作用很大?!?/p>
雍和書庭是一家簽名本主題書店,剛開一個月就遭遇疫情,人流量一下子驟減了30%至40%。但書店每平方米租金7元,一年租金和水電高達52萬元左右,書店生存壓力很大。書店開業兩年來,每年都獲得資金幫扶和活動獎勵,“這兩年我們書店第一沒有裁員,第二沒有減薪?!?/p>
在遭遇疫情的日子里,雍和書庭舉辦的線下活動已有近百場。作家和書店的親密關系一直在延續,前一陣子,書店工作人員還到茅獎獲得者、作家李洱家中,請他為自己的《應物兄》等作品簽名。彭明榜說,這些簽名本圖書按圖書定價出售,不會加價,這也是為讀者提供額外的福利。
像雍和書庭這樣的特色主題書店,北京還有一大批,它們經歷著種種考驗,一直倔強生長。善緣書社位于銀河SOHO一層,這家國內首家無障礙書店,已成為讀者的精神家園。善緣書社店長王秀杰說,善緣書社每年租金70萬元,還有水電、人工支出,疫情以來到店讀者銳減,但北京實體書店扶持政策,讓書店有足夠勇氣活下去。
逢角必圓,逢坎必平,書架可以當成扶手,書店更有張海迪、史鐵生、海倫·凱勒專區,這一切都讓殘障人士找到家的感覺。王秀杰對這里的每一本圖書如數家珍,她說,如罹患世界性罕見疾病成骨不全癥的劉大銘,用生命寫就的《命運之上》感動無數讀者,當讀者帶著勇敢而堅定的眼神走出去時,尤其令王秀杰感動。
“老品牌”不斷煥發新活力
北京圖書大廈、王府井書店、中關村圖書大廈、亞運村圖書大廈,這些相伴讀者多年的“老品牌”近些年不斷升級改造,愈發煥發出新活力。而這背后的推動力量,得益于北京實體書店扶持政策。
北京圖書大廈近年來變溫馨了,細節更生動了,新晉網紅打卡地接二連三為讀者制造驚喜。北京圖書大廈副總經理秦輝揭開謎底:“北京圖書大廈通過北京市實體書店資金扶持,實現了多元轉型升級?!?/p>
2021年底,北京圖書大廈一層店堂就已全面升級,在顯要位置設立“紅色經典 獻禮百年”專區,構建主題出版物的主題場景,打造出了紅色文化沉浸式體驗空間。舒服的布藝沙發,錯落有致的書架映襯在暖色燈光下,使沉浸在書香氛圍里的讀書人視野更加開闊,
進入二層“花之書語”閱讀活動區,90平方米的空間里,花園風格特裝盡顯恬靜之風,讀者坐在落地窗旁的沙發邊安靜閱讀,邊享受著靜謐時光。讀者趙可欣今年年初發現了這個全新的閱讀區,從此一有空閑就來打卡,“在這里看書特別安靜、美好,讓我忘掉了煩惱。”
三層少兒區也進行了大動作的升級改造,色彩繽紛的圖書、繪本,款式多樣的兒童玩具齊聚一堂。位于東側的“主題書房”,面對青少年讀者開展閱讀+文學培養、藝術培養、誦讀培養、國學培養等具備豐富體驗性的閱讀延展活動。而在這一層新開辟的“童趣園”中,小讀者猶如來到海底世界,這里還有3萬余種少兒類優秀讀物可供借閱。秦輝說:“少兒區面積比過去增加了一倍多,目前這個區域還在繼續改造,新書架正在緊張制作中,還有更多驚喜帶給讀者?!?/p>
書店“走出去”開辟一條新路
不再等著讀者來書店,將閱讀服務、文化創新向外延伸,中信書店、建投書局、外研書店等走出了一條探索新路。
中信書店北京環宇薈店,這家256平方米的書店并沒有令人驚艷的外觀,但人氣卻一直很旺,年均接待讀者25萬人次,高品質活動更令其無愧于示范書店的榮譽。中信書店副總經理劉旻說:“北京有18家中信書店,其中10余家獲得了政策扶持?!痹趧Ⅵ┛磥?,北京實體書店扶持政策不只是進行資金扶持,更進行政策、方向的引導,她認為,這對于書店的長遠發展至關重要。
劉旻和同事都注意到,北京實體書店扶持政策鼓勵實體書店在跨界融合、文創開發等方面內涵化、多元化發展。鼓勵書店孵化新業務、新場景,以形成“館店結合”“廠店結合”以及“書店+課堂”“書店+文旅”等特色模式。劉雯特別提及,中信書店的發展規劃正是據此展開,已開始大膽走出去。
去年,中信書店全程策劃了第三屆“北京書店之夜”暨“與書集·串游記”圖書文創市集,在前門舉辦的中秋活動,通過國潮漢服表演與中秋文化游園等活動,為游人提供豐盛文化大餐,主會場在5天內舉辦了19場優質文化閱讀活動。劉旻說,中信書店還將與社區結對子,嘗試進行多種合作。
走出書店,將優質文化資源進行整合,建投書局的文化顧問業務已成系列。高端論壇承辦、大咖講座策劃、主題展覽策劃、文化空間策劃……,建投書局華北文化顧問團隊負責人晏婷婷說,去年,建投書局的店外收益已基本與店內收益持平;今年,店外收益預計將超過店內收益。
實體書店提質增效成績亮眼
多年來,北京實體書店扶持政策推動實體書店提質增效,一組引人注目的數字進行著強力注解。
這是令人倍感溫暖的數字:2021年,共有272家實體書店獲得項目資金扶持,其中,對148家書店給予房租補貼,對99家書店給予示范書店獎勵,對10家書店給予轉型升級獎勵,鼓勵14家書店“進高校、進商場、進園區”,對142家書店組織開展的2151場閱讀及相關文化活動給予補貼。
這是令市民收獲滿足的數字:2021年底,北京擁有實體書店2076家,同比增加777家、增幅59.8%,完成萬人擁有0.8個實體書店建設任務,“一區一書城”成為各區標配,超過1000平方米的綜合書城達到47家,其中5000平方米以上的特大型綜合書城7家。
這是人們親眼可見的變化:北京已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層次分明、多業融合的實體書店發展新格局。前門大柵欄地區“書香世業”實體書店一條街等項目,發展以讀者為核心的立體式、多維度文化消費。全民暢讀、春風習習等主題書店著力向市民文化休閑中心轉變,人文考古書店、中信書店等專業書店逐步向知識分享中心邁進,春明簃、新華書店城市書房等新型書店,日益成為智慧書城和數字化體驗館。
專家點評:
實體書店復蘇發展彰顯北京深厚文化底蘊
2015年以來北京持續開展對實體書店扶持引導,扭轉了行業數量下滑、運營模式單一、與城市發展脫節的不利局面。實體書店開始關注生活美學,引入餐飲、文創、展覽、藝術等多元經營與跨界融合,在主題定位、圖書選品、管理服務、空間設計、環境布置等方面實現整體性提升。這些新型書店吸引了大批讀者特別是青年人回流書店購書、體驗和消費。
繼博物館、美術館、音樂廳之后,實體書店正在變成人文教育、文藝欣賞、文化消費的新基地。實體書店已構建起以讀者為核心、以文化消費和傳播為目的,空間、產品、服務緊密結合、相互轉化的文化消費模式,緊密呼應首都居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精神需求。實體書店復蘇發展,彰顯出古都北京卓爾不凡的文化底蘊,反映出首都居民的文化品味和消費取向,折射出全國文化中心的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
這些自帶書香氣息、優秀文化氣質的實體書店就開在北京普通居民住宅或工作場所周邊,是北京市15分鐘閱讀圈規劃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方便市民游客隨時隨地走進書籍殿堂,更是通過一大批示范書店讓城市創意和人文藝術無處不在,讓北京城市蘊含的人文氣質和文化氛圍更加平易近人。實體書店升級之于北京,是配合建設首善之區、模范之地、創新之城的文化舉措,也是讓北京不斷邁向世界文脈與文化典范之城的重要助力。
北京師范大學首都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播工程研究院副教授 何其聰
關鍵詞: 實體書店
唐山市啟動應急生活必需品網格化保供體系
記者從唐山市舉行的2022年第5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1月14日,唐山市印發了《建立唐山市應急生活必需品網格化保供體系的
“金九”發力失敗 “銀十”車市同樣無力 同比下降4% 中汽協發布10月車市數據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公布了最新一期中國汽車市場銷量數據:10月份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29 5萬輛和228 4萬輛,環比增長
經銷商庫存系數迎來四連降 10月庫存水平降至警戒線下
11月1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了10月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結果顯示,10月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為1 39,同比下降26 1%,環比下降7 1
2025年后 我國所有車型有望全部采用中國工況 部分企業先行
汽車工況是汽車行業重要的共性基礎,也是車輛、能耗、測試方法和限值方法的基礎,此前,我國采用NEDC(歐3 4排放標準的一型試驗)工況,消費
10月車市下滑收窄:強勢品牌恒強 新能源“四連降” 補貼“退坡”市場趨冷
10月,我國狹義乘用車銷量為1843406輛,環比上漲3 5%,同比下滑5 7%,下滑幅度收窄,但仍是自2016年來的最差10月。車市寒冬也加劇了馬太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