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文匯報
情感和成長是任何階層都繞不開的經歷,因此也是文學藝術最為恒久的主體。然而諷刺的是,這一題材也日益套路化甚至成為影視劇的“重災區”。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兩部小制作口碑佳劇《我的巴比倫戀人》和《愛很美味》予人驚喜。兩部劇集以喜劇的形式在老話題中翻出了新意,提示了一種新的可能性。
形式上的意味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兩部作品都是原創劇集。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大IP、翻拍和改編都被默認為當下最有效的財富密碼。這不僅僅因為創作的難和懶,也因為上述方式最容易無差別地網羅觀眾。然而,這一思路是否符合今日互聯網播放和傳播的規律?網絡生態最大的特點之一是精確分眾,滿足全體網民需求的內容生產既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段业陌捅葌悜偃恕泛汀稅酆苊牢丁罚ㄏ潞喎Q《巴比倫》和《美味》)的預期觀眾,清晰地指向了城市青年女性。《巴比倫》中聽著周杰倫讀著“瑪麗蘇”長大的女主人公陳美如,《美味》中既享受又困囿于父母保護的劉凈,是擁有良好的經濟條件和教育背景的90后女性城市原住民之典型代表。這一群體同樣也是網絡文學的主要受眾,作為原創劇本,兩部劇集在創作手法上也顯示出了與網絡文學的親緣關系。
《巴比倫》本質是一個穿越故事,古巴比倫的王子公主穿越到了21世紀的重慶,介質是女主人公少年時代的一本日記。這是網絡小說中非常成熟的類型——穿書。存在于古巴比倫的王子公主有各自原本的生活經歷,日記中想象的王子公主有日記作者的強制設定,穿越到當下的王子公主逐漸生長出新的獨立思想。這種多層嵌套的敘事模式普遍存在于“游戲化向度”的網絡小說。借用研究者的說法,這種嵌套可以視作游戲中的“副本”,每個副本都有各自獨立的“世界設定”。戲劇沖突的焦點或者說根本,在于主人公的肉身無法同時存在于每一個副本之中。由此,選擇停留在哪一個世界,便成為情感和價值的關鍵性表達。
相較于《巴比倫》對敘事框架的整體借鑒,《美味》則更多地在局部使用網絡小說常見的敘事手法,比如“戲中戲”。以演藝圈從業者為主人公的網絡小說,常常會詳細敘述拍攝電影或真人秀的內容和過程,由此出現大量的“戲中戲”?!睹牢丁分邢膲羰且曨l公司副總,姜山木是影視劇副導演,這樣的職業設定使得“戲中戲”能夠很自然地融入劇情之中。只不過網絡小說中的“戲中戲”多是為了映射主人公的情感發展或過往經歷,《美味》則更傾向于“官方吐槽”——借夏總之口批評當下言情劇的陳詞濫調。
討論兩部劇集與網絡小說的親緣關系,并非想說網絡小說的創作手法更“高級”,而是這種親緣關系凸顯了網絡內容生產中分眾的重要性。在某種程度上,兩部劇集對觀眾是有要求的,要求不在鑒賞力而在于“前文本”的儲備:只有對“瑪麗蘇”和言情套路比較熟悉的觀眾,才能接得住劇集拋出來的“?!保挥^眾接住了“?!?,劇集再實施反轉,由此反諷和批評的效果才能完整實現。正因如此,目標在于最大公約數的傳統電視臺無法為這樣的劇集提供足夠的生存空間,只有在趣緣部落分布清晰明確的網絡世界,《巴比倫》《美味》才能在最短的時間與自己的目標受眾形成雙向選擇。二者的成功同樣證明,影視劇對網絡小說的資源利用,遠不止購買版權一種方式。
喜劇里的女性
兩部劇集的另一個共同點在于喜劇。女性與喜劇隱約存在著互相排斥的關系,喜劇所要求的夸張甚至漫畫式的表演,與傳統性別文化對女性端莊大方或優美迷人的要求天然排斥。女性要在喜劇表演中占有一席之地,有兩條捷徑:其一,完全放棄對所謂“女性氣質”的追求,如扮丑裝瘋,香港搞笑電影中就有不少這樣的女性角色;其二,極盡夸張地放大自身的“女性氣質”,如新世紀初年由漫畫改編的《粉紅女郎》,四位女主人公將四種女性特質推向了極端。以此為參照,可以說《巴比倫》和《美味》呈現了女性以更為舒展自如的方式進入喜劇的可能性。
看過《巴比倫》的觀眾大概都不會反對,劇中最好玩、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北闶恰扒榈綕鈺r,共赴巫山”。12歲的小女孩在懵懂中寫下這句中國傳統言情小說里的套話暗語,結果24歲的成年女性在與王子親吻后,二人竟然瞬間轉移到了巫山山頂——堪稱魔法史上最寫實的法術,構成了一種真正的幽默,不刺傷他人的幽默。它展示出了對于身體欲望溫柔而松弛的態度:不再為童年時代的好奇懵懂而羞恥,也不為當下的無法觸及而焦慮?!睹牢丁分袆絷P于姜山木的夢,也制造了相近的喜劇效果。女性觀眾看到這樣的段子時發出的笑聲,也會是坦誠而落落大方的。對近年來的國產影視劇稍加檢視不難發現,欲望與身體更多地以暴力的形式出現在罪案現場,而在有關愛與情感的敘事里幾乎消失。在這樣的背景下,兩部劇集的坦率詼諧,便成了一種難得的清醒與清新。
關于性的幽默只是兩部劇集的喜劇效果中最有意思的部分,更多的笑料來自于反套路。陳美如的少女戀愛日記、夏夢公司收到的視頻樣片,以及生成培養了這種愛情想象的大量通俗言情故事構成了“前文本”,女主人公的現實經歷與前文本一一對應,女主人公的感受卻截然相反:是驚嚇不是驚喜,是尷尬不是浪漫,是打擾不是愛護。喜劇效果便產生于虛假的講述被揭破的那一刻。揭破有關浪漫的謊言需要頭腦和勇氣,而以幽默詼諧的方式來揭破則還需要平和開放的心境。喜劇領域里的女性創作者和表演者越來越多,或許正是一代女性更為成熟更為自信的表現。
愛情里的成長
那么,揭破了浪漫的謊言之后呢?自然不是將現實描述成一片功利的無愛的大荒漠,《巴比倫》和《美味》都試圖重塑關于愛情和成長的想象。
珍妮絲·A·拉德威在《閱讀浪漫小說》一書中談到,絕大多數通俗愛情故事中的男主人公始終不變,變化的只是女主人公看待他的態度。一旦女主人公確定對方的愛,過去的冷漠疏離皆被解釋為不善表達、壓抑情感等等。讀者亦如是。這一特征在當下的浪漫敘事中依然頑固地存在,即所謂的“刀里摳糖”。也正因為如此,敘事焦點往往在人的身上:女主人公能否得到這個心儀的愛人。
《巴比倫》和《美味》試圖抵抗的正是這樣一種強大的傳統。陳美如始終在嘗試“改造”王子,但這種“改造”不是改變王子本人,而是改變他表達愛的方式。兩人交換彼此對于愛的理解,然后摸索雙方都覺得舒適的方式。夏夢始終追問的并不是“我想要一個什么樣的愛人”,而是“我想要一段什么樣的關系”以及“我在一段關系里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在當下的社會現實里,我們都不甘心卻又不得不承認,改變自己或改變他人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我們真正需要的或許是如何在愛情中求同存異,如何在關系中保持獨立又彼此依戀。不能說兩部劇集給出了答案,但至少是一種努力。
兩部劇集都沒有設置普遍意義上的“大團圓”結局。陳美如失去了愛人,但重建了愛的能力;劉凈、夏夢、方欣開始了新的關系,但未來依然充滿了不確定性。將愛視作一種能力而非結果,才有面對不確定性的勇氣。這大概是關于愛情的新的理想主義,也是兩部劇集能夠在名不符實的女性題材和粗制濫造的甜寵言情中突圍而出的根本原因。
當然也存在批評的聲音,最常見的便是有關“懸浮”或者中產階層。然而,換一個角度,這不恰好說明了財富和穩定并不能解決情感關系里的所有問題么?
作者:姜瑀 中南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講師
“金九”發力失敗 “銀十”車市同樣無力 同比下降4% 中汽協發布10月車市數據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公布了最新一期中國汽車市場銷量數據:10月份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29 5萬輛和228 4萬輛,環比增長
經銷商庫存系數迎來四連降 10月庫存水平降至警戒線下
11月1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了10月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結果顯示,10月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為1 39,同比下降26 1%,環比下降7 1
2025年后 我國所有車型有望全部采用中國工況 部分企業先行
汽車工況是汽車行業重要的共性基礎,也是車輛、能耗、測試方法和限值方法的基礎,此前,我國采用NEDC(歐3 4排放標準的一型試驗)工況,消費
10月車市下滑收窄:強勢品牌恒強 新能源“四連降” 補貼“退坡”市場趨冷
10月,我國狹義乘用車銷量為1843406輛,環比上漲3 5%,同比下滑5 7%,下滑幅度收窄,但仍是自2016年來的最差10月。車市寒冬也加劇了馬太效
冷門專業背后的火爆需求 殯葬專業大學生:這行值得尊重 并非“吃死人飯”
把失去的人重新喚回,賦予永恒的美麗。這個過程平靜細致而溫柔,重要的是充滿愛。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會有生命誕生,每天也會有生命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