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三文娛 >

2021年青島市外貿進出口總值8498.4億元人民幣 占山東省進出口總值近三成

來源:青報觀象山  

2021年,青島對外貿易的表現,著實讓人眼前一亮。

1月18日下午,青島海關發布數據顯示,2021年青島市外貿進出口總值8498.4億元人民,進出口總值比2020年增長32.4%,較2019年增長43.5%,占2021年山東省進出口總值的29%。

其中,出口4921.3億元,增長27%,較2019年增長44.3%;進口3577.1億元,增長40.7%,較2019年增長42.3%。

放進全國坐標中去觀察,青島在不斷趕超。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僅次于深圳、寧波、廣州和廈門,位居第5位,比2020年提升1位,超越成都。

從自身發展趨勢來看,青島一直與時間賽跑。從4000億元到5000億元的跨越,用時6年;邁上6000億元又歷經3年。

在青島外貿歷史上,進出口年度增量最高值為680億元,2021年僅上半年增量就超過1000億元。去年10個月內,進出口總值超過上年全年水;一年時間,完成從6000億元到8000億元的躍遷,在青島外貿歷史上首次實現一年跨越兩個千億元臺階的突破,自2017年以來連續5年創歷史新高。

這一路并非坦途。在疫情沖擊下,世界經濟脆弱復蘇,外需增長乏力,缺芯、缺柜、缺工和運費、原材料成本、能源資源價格、人民匯率上升等問題,無一不為外貿發展帶來巨大沖擊。青島外貿能夠穩步向前,邁上新臺階,實屬不易,更顯珍貴。

外貿發展是青島高水對外開放實力與活力的體現,并將滋養青島城市能級的進一步躍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8498.4億元還意味著一個更高的期待:疊加2021年度超高基數影響,青島要做好2022年穩外貿工作的難度前所未有。

在充分預估困難挑戰的同時,更要梳理好外貿發展正在加快集聚的利好因素,保持戰略定力,盡可能突破外部阻力,為要素流動打開通路、疏通堵點,為國內國際雙循環找到牢固支點,用擔當、創新、實干,與時間賽跑,與危機較量,越是困難越向前。

01

跨越新臺階

進出境集裝箱經過海關先期機檢設備。陳星華 攝

外貿是暢通雙循環的關鍵支點,是青島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進位爭先的發力點。厚植開放優勢,青島加速與全球經濟“共舞”。

2021年,在全球貿易投資低迷的大背景下,面對充滿挑戰和不確定的發展環境,青島外貿進出口展現出發展的強大韌和活力。

貿易方式穩步優化。2021年,青島市一般貿易進出口5769.2億元,增長29.6%,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67.9%。同期,保稅物流進出口1238.8億元,增長62%,占14.6%;加工貿易進出口1208.9億元,增長7.9%,占14.2%。

市場主體活力增強。2021年,青島市民營企業進出口5709.4億元,增長34.9%,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67.2%,占比提升1.3個百分點。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1735.3億元,增長18%;國有企業進出口1039.7億元,增長49.7%。

出口商品更趨高附加值。2021年,青島機電產品出口2354.5億元,增長29.8%,占全市出口總值的47.8%,拉高出口增速14個百分點。其中,家用電器、集裝箱、汽車零配件和通用機械設備出口分別增長18.1%、88.4%、23.1%和21.5%。同期,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1027.6億元,增長16.6%,占全市出口總值的20.9%。

貿易“朋友圈”聯系更加緊密。2021年,青島對前三大貿易市場東盟、美國和歐盟分別進出口1353.7億元、998億元和988.7億元,分別增長43.1%、28.4%和19.1%,分別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15.9%、11.7%和11.6%。同期,青島對韓國、日本和巴西進出口分別增長34.8%、13.1%和20.9%。此外,青島對沿線國家進出口2640億元,增長44.8%,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31.1%;對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3196.5億元,增長35.4%,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37.6%;對上合組織成員國進出口499.9億元,增長34.3%,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5.9%。

一系列的數據表明,青島外貿在規模創新高的同時,貿易結構持續優化,貿易質量穩步提高。

02

穩外貿舉措見真見實

海關關員現場監管驗放出口跨境電商貨物。周世超 攝

不確定、不穩定的外部環境中,更大激發外貿市場主體活力和發展的內生動力,與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密不可分。

2021年底,山東省口岸辦、青島海關聯合發布“2021年度青島關區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十佳實踐案例”。案例涉及創新推出“上合銀關通”關稅保函業務模式、暢通中韓“海上高速公路”助力甩掛運輸領跑全國、關地共建原產地證書審簽中心搶抓RCEP機遇等十項特色做法。“制度創新強、企業獲得感強”是眾多參與投票市場主體的共同感受。與此相關聯的通關效率大幅提升,是更直觀的體會。去年10月份,青島海關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為43.5小時和2.7小時,較2017年分別壓縮54%和88%。

事實上,圍繞國家、省、市出臺的一系列穩外貿政策,青島結合工作實際,逐一研究制定具體落實措施。

為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市商務局聯合海關、稅務、外管等口岸部門,為企業協調解決防疫通關時間過長、歐亞班列排期等問題。會同人民銀行等金融機構,開展匯率避險宣講,幫助企業多渠道解決資金問題。制定出臺進口環節稅保證保險保費支持政策,進一步擴大小微企業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降低企業開拓國際市場風險。

為合力暢通國際物流,市商務、口岸、交通、港口等各部門單位積極行動,建立“點對點”聯系服務制度,積極開展國際海運涉企收費、進口通關便利化調研并反饋相關信息;優化運力引導遠洋航運企業合理調配運力,采取新租船、啟用閑置運力、暫緩船舶改造,將內貿運力投入外貿運營等方式,增加艙位供給;聚焦保障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和跨太洋航線市場需求,青島港新增集裝箱航線8條,實現對“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全覆蓋。一系列有針對的措施,為服務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暢通提供了運力保障。

03

產業基礎是強力支撐

雄厚的產業基礎是青島外貿發展的底氣所在。

青島高舉“制造強市”大旗,重塑制造業優勢,一步一步堅實的邁進,讓青島制造加速融入全球產業鏈布局。

在第130屆廣交會上,充滿科技含量的“青島智造”成為一大亮點,吸引一批采購商和參展觀眾駐足體驗、洽談。青島海爾智家展臺搭建的智慧場景吸引了一家跨境電商臺負責人劉周的采購興趣:“我們打算通過電商臺,將其推廣到歐美中高端市場,相信會有很好的市場前景。”青島即發集團的超臨界二氧化碳無水染色產品2021年在國內首次發布。因其契合國際市場對于環保產品的需求,引來不少采購商的合作目光。

青島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在2021年獲批國家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該產業也成為青島培育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去年5月,中車四方股份公司贏得我國軌道交通裝備企業在羅馬尼亞的首個整車項目;8月,交付埃及齋月十日城市域列車;10月,交付中老鐵路“瀾滄號”動車組。軌道交通裝備加速“出海”,憑借的是創新驅動“青島制造”的硬實力。

目前,青島已累計培育形成涵蓋機電產品、紡織服裝、輕工工藝品等行業在內的12處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鼓勵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技術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的企業,用好新技術、新渠道,是2021年青島謀求外貿轉型升級,拓寬海內外市場,加快培育競爭新優勢的成功路徑。

04

穩增提質,看創新

總量的多少、增速的高低固然重要,但新形勢下更要著眼數據背后隱藏的重要信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特征是增長質量更高且后勁更足,而創新發展顯然已成為青島外貿取得歷史突破的重要內在邏輯。

2021年以來,全國層面推動外貿新業態發展的政策環境不斷優化。從去年7月份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意見》,到《關于加強“十四五”時期商務領域標準化建設的指導意見》《“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十四五”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規劃》等相關規劃的發布,再到12月2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進一步鼓勵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發展,增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培育一批離岸貿易中心城市(地區),按照市場化方式加大對建設使用海外倉的支持,優化跨境電商零售商品進口清單、擴大進口類別。這些政策措施的實施為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在青島,這種新動能正肆意著探索與發展的潛力和活力。

跨境電商“垂直崛起”。今年前11個月,青島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已突破260億元關口,預計全年突破300億元,實現連續翻番。青島實現了跨境電商6種通關模式全覆蓋,并開展了供應鏈金融等服務,推出跨境電商保險產品,幫助企業降低出口風險。去年還先后開通了青島至大阪、東京、莫斯科、河內、阿拉木圖全貨運包機航線,成為外貿市場絕對“黑馬”。

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強勁發力。這一模式是適應國內專業商品市場的國際化發展而建立的,支持企業用內貿的方式做外貿。作為市場采購貿易全國試點,青島即墨國際商貿城適用全國通關一體化模式,建成市場采購貿易聯網信息臺,備案各類主體800余家,累計出口超過150億元,一大批小微紡織服裝制造企業正加快走出國門。

在青島西海岸,正在建設的中國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已實現了多個“首單”“第一”:推動全國首批、山東省唯一航空物流超級貨站項目獲批,山東省首單飛機融資租賃、青島首單外錨地掛港加油業務等正式落地。

今年,青島還創造落地中荷首個“前展后倉”項目,通過打造貿易全流程的新型海外倉,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響,實現供應鏈的高效對接。

一系列外貿“新勢力”崛起,正為青島外貿企業快速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驅動力。

05

高位再增長,要搶新機遇

“十四五”青島對外貿易實現了良好開局。展望2022年,外貿形勢面臨的不確定不穩定不均衡因素增多,再疊加2021年外貿基數較高的因素,2022年外貿運行面臨一定的壓力。如何實現外貿進出口高位再增長、可持續發展的突破口在哪里,這是當下相關部門、外貿企業更為關注的焦點問題。

商務部副部長任鴻斌在去年12月30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2021年可以說外貿登上了一個‘高坡兒’,成績來之不易。2022年面臨的形勢依然復雜嚴峻,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供需兩端均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很可能要過一個‘大坎兒’。”

這樣的預期下,多項穩外貿的政策舉措已提前“落子”。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跨周期調節進一步穩外貿的意見》。《意見》提出,加強財稅金融政策支持,進一步鼓勵外貿新業態發展、緩解外貿供應鏈壓力等多項穩外貿舉措。下一步,多部門還將優化出口信保承保和理賠條件,積極拓展產業鏈承保,擴大對中小微外貿企業承保的覆蓋面和規模,加大對中小微外貿企業的支持。

在充分預估困難挑戰的同時,青島發展的利好因素也在加快集聚。更高水開放也將為青島外貿發展增創新優勢。RCEP正式生效,青島與日韓、東盟的貿易投資往來更加便利。我國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 )、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 ),將為深化國際經貿合作、擴大更高水開放提供有利條件。

政策疊加集成將提供新支撐。除中央出臺的穩外貿政策外,日,山東省也推出了2022年第一批178項政策,其中涉及穩外貿政策。在剛剛結束的青島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上,隨會印發的青島市2022年第一批“穩中求進”高質量發展政策包,就是青島面向未來產業發展保持定力、精準發力的重要抓手,也將釋放穩外貿的政策利好。

這些政策協同發力,必將進一步穩定預期、提振信心。

商務部研究院外貿所所長梁明表示:“今年穩外貿的措施會比去年還多,對于外貿發展的預期可以保持適度樂觀。”

山東省世界經濟研究基地主任、青島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周升起認為,固然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但我國社會穩定、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提升對外開放水有較好基礎支撐。建設向高質量發展升級;RCEP協議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實施;數字技術應用所催生的“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規模的日益擴大;新產業、新業態的迅速涌現……這些都將為青島實現高水對外開放創造新的機遇,提供有利條件。

歷史經驗表明,風險挑戰不足懼,關鍵是善于趨利避害、化危為機,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面對新變化新趨勢,我們更要正確認識把握青島外貿發展面臨的復雜環境,保持戰略定力,找準發展的著力點,始終保持“事爭一流、唯旗是奪”的工作狀態,推動青島高水對外開放站上新起點、邁向新高度,為今年經濟發展“穩中有進”提供重要動力。

(作者 劉蘭星)

關鍵詞: 8498.4億元 人民幣 總值 山東

最新文章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在线麻豆精品观看,国产在线播精品第三,亚洲欧美国产制服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