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川觀新聞
近日,中國青年報·中青校媒針對“社恐”話題,面向高校大學生展開了一場調查。11月23日登報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回收的4854份有效問卷中,有80.22%受訪大學生表示自己存在輕微“社恐”;6.90%受訪大學生表示自己有比較嚴重的“社恐”;僅有0.64%受訪大學生表示自己有嚴重的“社恐”,被醫學上確診為社交恐懼癥。
記得去年12月份,中國青年報亦曾聯合中國社科院、社交平臺探探,就當代18至35歲年輕人的社交情況發起調研。在問卷調查中,有40.2%的人表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社恐”。對比前后數據,或許有人會認為,時下年輕人的社交能力是不是越來越差了?在本屬于社交能力最強的大學生時代,竟然會畏懼社交,著實令人看不懂。
其實,心理學上“社交恐懼癥”被稱為“社交焦慮失協癥”,指的是“對一種以上社交情形的強烈恐懼,致使人深感苦惱、維持日常生活的至少某些部分的能力受損。”大部分大學生眼中的“輕微社恐”與心理學上的“社恐”,顯然毫不相關?;蛟S,恰恰相反,敢于承認“社恐”,正是社交欲望強烈的表現。
回顧當下年輕群體的社交生活,在線上,年輕人對“社交牛逼癥”的創作大行其道,匿名社交不退反進。在線下,狼人殺、劇本殺、密室跳脫等社交游戲日趨火熱,陌生人拼車開玩已成習慣。“社交”屬性已成為游戲、網購、學習、工作標配,年輕人善于社交才能增進生活體驗,不善于社交恐怕難以生存。
社交需求旺盛,且社交能力不夠強,面對“公開場合發言”“求人幫忙辦事”“與陌生人搭訕”等等普通人皆易害羞的社交場景,難免會放大焦慮心態,錯認為“社恐”由此而來。甚至,在部分大學生眼中,自貼“社恐”標簽自我調侃,也是為了增加一層“心理保護膜”,便于融入他人社交空間。所以,大學生有輕微“社恐”別輕易當真。
走進互聯網時代,社交網絡飛速發展,非面對面的社交生活取代傳統社交模式,成為社交潮流。與此同時,線上社交與線下社交的融合發展逐漸明顯。大學生群體的社交空間無限放大,社交資源海量增長。此時,大學生需要的不是懂得“如何社交”,而是如何從“粗放社交”轉為“精益社交”,如何在“有用社交”中汲取成長營養。
充沛的社交能力是大學生從學校成功走進社會的“畢業證”。教育界應當關注大學生群體的社交生活,培養他們的社交能力。引導大學生群體從只沉浸“同好生活”的“一元社交”,走向熱衷于接觸不同事物的“多元社交”。優化大學生群體的社交需求,刺激他們產生更強烈的社交欲望,助推當代年輕人奔赴逐夢天涯的星辰大海。(嚴奇)
“金九”發力失敗 “銀十”車市同樣無力 同比下降4% 中汽協發布10月車市數據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公布了最新一期中國汽車市場銷量數據:10月份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29 5萬輛和228 4萬輛,環比增長
經銷商庫存系數迎來四連降 10月庫存水平降至警戒線下
11月1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了10月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結果顯示,10月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為1 39,同比下降26 1%,環比下降7 1
2025年后 我國所有車型有望全部采用中國工況 部分企業先行
汽車工況是汽車行業重要的共性基礎,也是車輛、能耗、測試方法和限值方法的基礎,此前,我國采用NEDC(歐3 4排放標準的一型試驗)工況,消費
10月車市下滑收窄:強勢品牌恒強 新能源“四連降” 補貼“退坡”市場趨冷
10月,我國狹義乘用車銷量為1843406輛,環比上漲3 5%,同比下滑5 7%,下滑幅度收窄,但仍是自2016年來的最差10月。車市寒冬也加劇了馬太效
冷門專業背后的火爆需求 殯葬專業大學生:這行值得尊重 并非“吃死人飯”
把失去的人重新喚回,賦予永恒的美麗。這個過程平靜細致而溫柔,重要的是充滿愛。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會有生命誕生,每天也會有生命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