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方日報
在很多人印象里,養生似乎是中老年人的事情。不過,最近有幾則報道和觀察文章,也注意到了在青年群體中流行的中老年生活方式。“養生”正在成為年輕人語境中的關鍵詞,“食補、使用保健品、中藥調理、健身運動、按摩針灸……養生方式五花八門、花樣繁多,不同關注點導向不同的養生方式”。另一個名為“有間大學”的微信公眾號刊文提到,“又貴又疼的中老年項目被00后盯上了”,正骨話題頻頻進入年輕人的視野,成為一種時尚趨向。
透過相關報道不難看出,青年人越來越重視健康,大抵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方面,社會節奏加快,工作學習壓力大,“996”、加班、熬夜成為常態,“保溫杯里泡枸杞”“阿膠、黑芝麻等裝進購物車”等成為一種普遍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強,對養生的需求正是美好生活需求的一個側面。特別是站在消費的角度,各類保健品、滋補品、醫療器械、養生服務供給多元,加上年輕人對新鮮事物接受度高,使得其既有意愿也有條件實現養生需求。
人們常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青年人注重養生,從保持健康的身體和精神狀態的角度說,不但無可非議,還應該提倡。關鍵在于,從哪個角度、基于怎樣的出發點重視養生。正如報道所指出,一些青年人重視的養生,是形式主義的“朋克養生”——怕上火,吃火鍋時配涼茶;睡不著,大量服用褪黑素;上酒局,酒水里面泡枸杞,“良好作息沒有養成,養生熱情卻只增不減”。企圖用養生來消解不良生活習慣對健康的影響,實際上就變成了一種本末倒置。
由此延伸出另一個問題:以什么方式養生實現健康的目的。養生作為近年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客觀上必然傳導到供給側加大市場供給,五花八門的概念和產品鋪天蓋地,值得警惕的是要避免跟風和“追求時尚”。比如,那些“熬夜水”“刮油水”“神仙水”真的那么神奇嗎?再如,受“明星正骨”影響,正骨大有成為一種“被‘娛樂化’的治療技術”之勢。其實只要跳出跟風思維稍微冷靜一下就會意識到,良好的形體更多源于日常行動坐臥走的良好習慣和鍛煉,那種“清楚聽到骨頭嘎嘣響的聲音”的正骨術,只能“正”得了一時。另外,正如近年醫美行業魚龍混雜亂象所折射的,那些網紅養生服務、醫美服務到底科學與否、服務提供者有無正規資質,恐怕也得留神。
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資料顯示,影響健康的因素中,生物學因素占15%、環境影響占17%、行為和生活方式占60%、醫療服務僅占8%。不止是青年人,任何年齡群體重視健康和養生,首先都需要端正理念,從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做起,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
“金九”發力失敗 “銀十”車市同樣無力 同比下降4% 中汽協發布10月車市數據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公布了最新一期中國汽車市場銷量數據:10月份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29 5萬輛和228 4萬輛,環比增長
經銷商庫存系數迎來四連降 10月庫存水平降至警戒線下
11月1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了10月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結果顯示,10月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為1 39,同比下降26 1%,環比下降7 1
2025年后 我國所有車型有望全部采用中國工況 部分企業先行
汽車工況是汽車行業重要的共性基礎,也是車輛、能耗、測試方法和限值方法的基礎,此前,我國采用NEDC(歐3 4排放標準的一型試驗)工況,消費
10月車市下滑收窄:強勢品牌恒強 新能源“四連降” 補貼“退坡”市場趨冷
10月,我國狹義乘用車銷量為1843406輛,環比上漲3 5%,同比下滑5 7%,下滑幅度收窄,但仍是自2016年來的最差10月。車市寒冬也加劇了馬太效
冷門專業背后的火爆需求 殯葬專業大學生:這行值得尊重 并非“吃死人飯”
把失去的人重新喚回,賦予永恒的美麗。這個過程平靜細致而溫柔,重要的是充滿愛。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會有生命誕生,每天也會有生命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