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9月22日是世界無車日。如今,騎行、步行等慢行方式受到人們的青睞,城市公園、步行綠道、公共自行車等慢行系統建設上,各城市都在逐漸完善。日常生活中,你的騎行、步行體驗如何?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在世界無車日前夕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2003人參加),80.0%的受訪者日常出行會盡量選擇騎行、步行等慢行方式。75.6%的受訪者認為道路被停車占用等問題影響了慢行體驗。提升慢行體驗,62.8%的受訪者建議嚴格停車位設置規則,60.8%的受訪者希望拓寬非機動車道。
75.6%受訪者認為道路被停車占用等問題影響了慢行體驗
北京某事業單位員工金凌(化名)很喜歡騎自行車出行,“有段時間,我騎自行車上下班,不用擠公交還很鍛煉身體”。
日常出行,80.0%的受訪者會盡量選擇騎行、步行等慢行方式,4.4%的受訪者不會,15.6%的受訪者會依據季節等情況決定。
“太原的自行車挺多的,市民可以刷公交卡騎自行車,非常便宜,只需要押金,1小時以上才收費。雖然是固定停車點,但點很多,所以也比較方便。”在太原生活的楊洋(化名)說。
日常生活中,88.1%的受訪者表示慢行體驗好,9.9%的受訪者感覺一般,2.0%的受訪者覺得不好。
在北京的肖靜(化名)住在三環邊上,一出門就要上一個天橋,這對于剛學會騎自行車的她來說太難了。“騎行出門最怕的就是碰到大立交橋和環路交叉口,有時候等十分鐘都不敢騎過去,因為一直有車輛穿梭,非常擔心”。
調查中,75.6%的受訪者認為道路被停車占用等問題影響了騎行、步行等慢行的體驗,60.3%的受訪者表示時常被機動車侵擾,56.0%的受訪者覺得非機動車道較窄,35.7%的受訪者指出有些道路沒有設置非機動車道。
“騎行在馬路上,不僅過十字路口時需要注意,一路上都需要特別小心,因為不時有停在路邊的機動車輛阻擋視線,你根本不知道機動車前面什么時候會走出一個行人,或者駛出另一輛車。有時逼不得已只能去人行道上騎,自己被顛得難受,還得一路跟人說抱歉。”肖靜說,上下班高峰時段,機動車道堵,非機動車道也堵,自己想綠色出行,卻堵在一堆機動車里難以通過,非常無語。
楊洋說,現在自行車道經常和電動車道混在一起,騎自行車很不安全,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合理設計。
肖靜還指出,有的非機動車道非常窄,“窄有窄的好處,機動車進不來,但自行車騎起來也非常不方便。我騎行過一段路,自行車必須得完完全全騎成直線才能穿行,稍有偏離就會撞到欄桿,還不能停不能回頭,騎下來手心全是汗”。
如何提升慢行體驗
提升慢行體驗,62.8%的受訪者建議嚴格停車位設置規則,60.8%的受訪者建議拓寬非機動車道,53.0%的受訪者提出機動車應該禮讓行人和非機動車輛,44.1%的受訪者建議打通非機動車道“斷頭路”,42.8%的受訪者認為要保障好非機動車路權。
“有些自行車道本來挺寬的,但都讓機動車占了,騎行的人反而沒處騎。司機在禮讓行人方面做得也不好,有一次我在綠燈時過馬路,居然差點被右拐的車輛撞倒,司機一點都沒有減速讓人的意思。”金凌認為,相應的處罰、管理要跟上,這些問題不治理,單純拓寬自行車道是沒用的,綠色出行還是不安全不放心。
“太原近年來在公園綠道等慢行系統的建設方面進步很大,汾河周邊都是綠道可以跑步,禮讓行人方面做得也很好,但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大家要去綠道跑步,需要走很遠,期待以后的生活更加方便,能隨時隨地綠色出行、健身。”楊洋說。
調查中,69.5%的受訪者希望所在城市加強綠地、親水空間方面的建設。受訪者期待的其他設施還有:城市公園(63.2%)、城市綠道(60.9%)、戶外運動設施(51.0%)和休閑小鎮(26.4%)等。
肖靜希望,有關部門在城市設計方面有更多作為,北京有的公園里,綠道和自行車道并行,周末大家可以悠閑地步行和騎行,非常舒適,這樣的人性化設計越多越好。
受訪者中,一線城市的占31.8%,二線城市的占55.2%,三四線城市的占12.4%。
關鍵詞: 步行
“金九”發力失敗 “銀十”車市同樣無力 同比下降4% 中汽協發布10月車市數據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公布了最新一期中國汽車市場銷量數據:10月份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29 5萬輛和228 4萬輛,環比增長
經銷商庫存系數迎來四連降 10月庫存水平降至警戒線下
11月1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了10月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結果顯示,10月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為1 39,同比下降26 1%,環比下降7 1
2025年后 我國所有車型有望全部采用中國工況 部分企業先行
汽車工況是汽車行業重要的共性基礎,也是車輛、能耗、測試方法和限值方法的基礎,此前,我國采用NEDC(歐3 4排放標準的一型試驗)工況,消費
10月車市下滑收窄:強勢品牌恒強 新能源“四連降” 補貼“退坡”市場趨冷
10月,我國狹義乘用車銷量為1843406輛,環比上漲3 5%,同比下滑5 7%,下滑幅度收窄,但仍是自2016年來的最差10月。車市寒冬也加劇了馬太效
冷門專業背后的火爆需求 殯葬專業大學生:這行值得尊重 并非“吃死人飯”
把失去的人重新喚回,賦予永恒的美麗。這個過程平靜細致而溫柔,重要的是充滿愛。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會有生命誕生,每天也會有生命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