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來到9月,全國大中小學迎來學生密集返校開學的日子。
在中國,教育從古至今都非常受重視,開學儀式也往往承載著深厚的文化等方面的內涵。古代其實也有“入學禮”,那當時的學生們多大年齡入學?“入學禮”又有哪些環節?
古人的入學年齡是幾歲?
古代,學生的入學年齡沒有一定之規,但通常比現在晚。
資料圖:福建省沙縣城關第三小學舉行以“開筆破蒙 行禮入泮”為主題的一年級新生入學儀式。身著漢服的學童們先后進行“正衣冠”“行拜師禮”“凈手凈心”“開筆破蒙”等儀式,感受中華傳統文化魅力。圖為一年級新生向老師行拜師禮。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當然,也有個別神童入學較早。如唐朝中后期理財名臣劉晏7歲考中科舉考試中專為少年兒童應試設置的科目“童子舉”?!抖Y記》中有關于學校教育的內容,但沒有規定入學禮儀。
《舊唐書》中記載,“藥王”孫思邈便是“七歲就學,日誦千余言”,這里也說明,他是七歲就學,而且十分聰明,能夠“日誦千余言”,所以有人稱贊他“此圣童也”。
明代魏?!肚f渠遺書·渝民文》還提到,“凡為父兄者,如有子弟年六七歲至二十歲未冠者,俱要送入社學。”
什么時候“開學”?
古代的入學時間,可能跟現在也不太一樣。
東漢崔寔《四民月令》中,有八月“暑小退,命幼童入小學,如正月焉”“(十一月)硯冰凍,命幼童讀《孝經》、《論語》篇章,入小學”等字樣。綜合看,彼時入學,大概是正月農事未起、八月“暑小退”,十一月“硯冰凍”的時候。
另外,《北齊書·李鉉傳》中有“春夏務農,冬入學”的說法,開學時間大概是農歷十月。這個時候,一般農事活動也不是很繁忙。
古代入學禮有哪些環節?
在中國,從古至今教育都很受重視。有說法稱,過去,“入學禮”被視為人生的四大禮之一,其他三項是成人禮、婚禮、葬禮。
資料圖:“入學禮”第一步,正衣冠。 張樂南 攝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博士、專欄作者吳鵬介紹,“入泮禮”可以理解為古代的入學禮,“入泮”一般是指科舉制度中,童生通過州縣考試考取秀才后,以生員身份入學時的典禮。根據一些國學培訓機構的演示,古代入學禮有正衣冠、行拜師禮、凈手凈心、朱砂開智等內容。
“正衣冠”是第一個環節?!抖Y記》認為“禮義之始,在于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正衣冠是明事理的起點。入學時要由先生為學生整理好衣冠,方能拜見夫子像,只有衣冠整潔才能靜心做好學問。
“朱砂開智”是最后一道程序。具體做法是先生手持蘸著朱砂的毛筆,在學生眉心處點上一個紅點,寓意希望學生日后在學習中能夠一點就通。
資料圖:在“點朱啟智”環節中,先生在學童的額心點上朱砂,寓意孩子從此開啟智慧,目明心亮。曉東 攝
“但這些并不一定是古代原始的入學禮儀,古代可能并沒有這種統一的入學禮。”他表示。
國子監是不是古代的大學?
對古代的“學校”,此前常有一種說法流傳,即國子監就是古代的大學,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官學是古代官府興辦的學校,包括中央官學和地方官學,國子監和太學是中央官學,是國家最高學府。”吳鵬說。
他提到,中央官學還有學習史學、文學、算學、律學、醫學等的專門學校。地方官學由地方官府舉辦,有府學、州學、縣學等。
私塾則是民間和私人設立的教學機構,有鄉村塾師自己創辦的學校,也有地主、商人等富裕家庭聘請塾師設立的家塾,還有村社集體在鄉村祠堂等地方舉辦的義塾等。
“國子監并不完全是古代的大學,也算是當時國家最高教育管理機構,又稱‘太學’或‘國學’,同時具有國家最高學府的功能。太學生就是在國子監讀書的學生。”吳鵬解釋。
關鍵詞: 古代
“金九”發力失敗 “銀十”車市同樣無力 同比下降4% 中汽協發布10月車市數據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公布了最新一期中國汽車市場銷量數據:10月份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29 5萬輛和228 4萬輛,環比增長
經銷商庫存系數迎來四連降 10月庫存水平降至警戒線下
11月1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了10月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結果顯示,10月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為1 39,同比下降26 1%,環比下降7 1
2025年后 我國所有車型有望全部采用中國工況 部分企業先行
汽車工況是汽車行業重要的共性基礎,也是車輛、能耗、測試方法和限值方法的基礎,此前,我國采用NEDC(歐3 4排放標準的一型試驗)工況,消費
10月車市下滑收窄:強勢品牌恒強 新能源“四連降” 補貼“退坡”市場趨冷
10月,我國狹義乘用車銷量為1843406輛,環比上漲3 5%,同比下滑5 7%,下滑幅度收窄,但仍是自2016年來的最差10月。車市寒冬也加劇了馬太效
冷門專業背后的火爆需求 殯葬專業大學生:這行值得尊重 并非“吃死人飯”
把失去的人重新喚回,賦予永恒的美麗。這個過程平靜細致而溫柔,重要的是充滿愛。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會有生命誕生,每天也會有生命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