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當下,很多人出于各種原因,會加很多微信群,但群里過多的信息實在難以處理。你是怎么處理群消息的?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2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8.9%的受訪者加了10-30個微信群。大家較常瀏覽的是工作群(77.1%)、家庭群(65.1%)和好友群(56.4%)。73.2%的受訪者覺得群消息太多,生活受到了打擾。
87.4%受訪者感覺微信群里的垃圾信息多
山西省太原市某房地產公司員工齊丹(化名)加入過各種團購群、福利群,但后來陸續都退出了,“日常瀏覽較多的是工作群和家人群,工作群是部門溝通交流的群,是最活躍的群”。
調查中,58.9%的受訪者加了10-30個微信群,25%的受訪者加了10個以內,13.9%的受訪者加了30-50個,2.1%的受訪者加了50個以上。
80后張潔(化名)數了數自己的微信群,發現竟然有幾十個,“有幾百人的大群也有三五人的小群,大群基本都是工作群和微商賣貨群,小群就是閨蜜的聊天群和一些臨時工作群”。
受訪者較常瀏覽的是工作群(77.1%)、家庭群(65.1%)和好友群(56.4%),此外還有班級群(45.6%)、興趣愛好群(33.4%)、校友群(28.7%)、購物群(25.8%)、小區業主群(23.2%)、“薅羊毛”群(17.0%)、臨時群(11.8%)和育兒群(9.4%)等。
“身邊有朋友做微商會拉群,一般會詢問一下我是否同意,都是朋友,也不好意思拒絕。對方如果沒有特別強調,我會隔幾天默默退出,但有的人是有任務的,需要維護幾個大群保證每天流量,我就不得不在里面待著充數。”張潔說,雖然設置了消息免打擾,但里面消息更新太頻繁,導致這些群時時都標著紅點排在最前面幾個,真正工作中要用到的群反而找不到,每次都得通過關鍵詞搜索才能找出來。
調查中,87.4%的受訪者感覺微信群里的垃圾信息多,其中27.6%的受訪者感覺非常多。
張潔對微信群的群公告功能很反感,這個群公告的作用是把重要的事情通知到每一個人,看到消息的人必須點擊看過了,公告才會消失。“如果有重要的消息是可以使用的,但一些群主濫用這個功能,不管什么消息都來個群公告,點進去感覺都是無關痛癢的消息”。
處理微信群消息,74.6%的受訪者會調成消息免打擾模式,59.9%的受訪者會定期清理“僵尸群”,38.4%的受訪者會主動退群,24.8%的受訪者對群消息不予理會。
68.9%受訪者建議當微信群失去作用時,及時解散或退群
“我感覺現在基本沒什么私人空間,一有事情就拉工作群。我手里同時有好多項目,每個項目有很多工作群,現在微信群跟QQ群加起來有100多個。”在北京某設計行業工作的肖艷(化名)說,人們越來越沒有自己的時間,隨時都得盯著微信,隨時工作。
調查中,73.2%的受訪者覺得群消息太多,生活受到了打擾,52.9%的受訪者覺得微信群使得自己時刻處于社交狀態,耗費精力,39.4%的受訪者認為無聊、無用消息太多,信息過載,35.6%的受訪者覺得微信群模糊了生活和工作的界限。
“自從有了企業微信,內部的人在企業微信里拉群,外部的人拉普通群?,F在即便是很重要的事都不打電話了,就在群里說一下,就算通知過了。”肖艷說,微信群可以全部設置免打擾,但也很怕消息漏看,還得隨時查看群消息,每天到單位第一件事就是先全部看一遍,休息時間也還要時不時關注。
齊丹認為,工作群里的內容都是必須要交流的工作,沒有微信群也會有其他方式溝通,所以對于日益增多的工作群,她能夠接受。但是家庭群快變成“夸夸群”了,這讓她很苦惱,“長輩們精力很足,經常在里面互相吹捧慶祝,但我真的不喜歡這些,不跟著說又不好”。
要處理好微信群和個人生活的關系,68.9%的受訪者建議當微信群失去作用時,及時解散或退群,68.5%的受訪者認為應有選擇地入群,根據興趣和意愿決定。(記者 王品芝)
關鍵詞: 群消息
“金九”發力失敗 “銀十”車市同樣無力 同比下降4% 中汽協發布10月車市數據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公布了最新一期中國汽車市場銷量數據:10月份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29 5萬輛和228 4萬輛,環比增長
經銷商庫存系數迎來四連降 10月庫存水平降至警戒線下
11月1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了10月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結果顯示,10月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為1 39,同比下降26 1%,環比下降7 1
2025年后 我國所有車型有望全部采用中國工況 部分企業先行
汽車工況是汽車行業重要的共性基礎,也是車輛、能耗、測試方法和限值方法的基礎,此前,我國采用NEDC(歐3 4排放標準的一型試驗)工況,消費
10月車市下滑收窄:強勢品牌恒強 新能源“四連降” 補貼“退坡”市場趨冷
10月,我國狹義乘用車銷量為1843406輛,環比上漲3 5%,同比下滑5 7%,下滑幅度收窄,但仍是自2016年來的最差10月。車市寒冬也加劇了馬太效
冷門專業背后的火爆需求 殯葬專業大學生:這行值得尊重 并非“吃死人飯”
把失去的人重新喚回,賦予永恒的美麗。這個過程平靜細致而溫柔,重要的是充滿愛。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會有生命誕生,每天也會有生命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