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人,他們的嘴巴無時無刻不在享受美食,一旦停下來,就可能會出現不安、焦慮等負面情緒。其實,此類人可能患有“食物成癮”。那么,食物成癮是怎么引起的呢?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食物成癮了呢?
產生食物成癮的原因比較復雜。據《金陵晚報》報道,有的觀點認為,應該是與當事人自身的基因、代謝、內分泌有關;也有觀點認為,遭遇精神創傷可能會增加食物成癮的風險,比如一項針對近5萬名女性的研究發現,如果經歷過童年受虐待、至親死于暴力、流產或死胎這樣的痛苦“創傷性事件”,當事人會更容易出現食物成癮的癥狀,比如不餓的時候也會頻繁吃東西;甚至還有人親身說法,說自己只要壓力一大,就忍不住想吃,哪怕那會兒一點都不餓。
此外,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貴在接受《金陵晚報》采訪時提到,國外研究人員發現,如果給實驗大鼠吃美味高能飲食,那么就會影響到大腦內的多巴胺效應和獎懲系統。而多巴胺本身是一種分泌后可以讓人心情愉快的物質,獎懲系統則是大腦給予我們獎賞和懲罰的重要區域。當美食真正影響到這一區域后,誘發食物成癮并非不可理解的事情。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食物成癮了呢?《健康時報》向大家提出了9種癥狀,符合的越多,就說明離食物成癮越近:
1.會吃比預計多的食物;
2.不吃或減少吃某種食物時,會很焦慮;
3.貪食后會很長時間都感到無精打采,昏昏欲睡;
4.很多時候在吃了過量某種食物后,會有后悔感;
5.一直食用同種類型或是同樣數量的食物,即便知道它帶來了情緒上和身體上的問題;
6.長時間后,需要更多的食物才能達到愉悅的感覺;
7.減少或是停止吃某種食物時,會有斷癮癥狀;
8.食物和飲食的行為引起顯著的消極情緒或困擾;
9.食物和飲食使社交活動出現了顯著的問題。
食物成癮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管不住嘴,最終導致肥胖。對此,《揚子晚報》提到,目前對于食物成癮引起的肥胖,主要可通過藥物、認知行為干預等進行治療,但治療周期較長,需1~2年時間。通過對肥胖人群的干預治療(比如縮胃手術),患者的腦白質損傷會慢慢恢復,食物依賴也會有所下降。但是,治療好了并不代表“萬事大吉”,因為食物成癮的復發率高達80%。(田佳敏)
關鍵詞: 食物
“金九”發力失敗 “銀十”車市同樣無力 同比下降4% 中汽協發布10月車市數據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公布了最新一期中國汽車市場銷量數據:10月份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29 5萬輛和228 4萬輛,環比增長
經銷商庫存系數迎來四連降 10月庫存水平降至警戒線下
11月1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了10月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結果顯示,10月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為1 39,同比下降26 1%,環比下降7 1
2025年后 我國所有車型有望全部采用中國工況 部分企業先行
汽車工況是汽車行業重要的共性基礎,也是車輛、能耗、測試方法和限值方法的基礎,此前,我國采用NEDC(歐3 4排放標準的一型試驗)工況,消費
10月車市下滑收窄:強勢品牌恒強 新能源“四連降” 補貼“退坡”市場趨冷
10月,我國狹義乘用車銷量為1843406輛,環比上漲3 5%,同比下滑5 7%,下滑幅度收窄,但仍是自2016年來的最差10月。車市寒冬也加劇了馬太效
冷門專業背后的火爆需求 殯葬專業大學生:這行值得尊重 并非“吃死人飯”
把失去的人重新喚回,賦予永恒的美麗。這個過程平靜細致而溫柔,重要的是充滿愛。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會有生命誕生,每天也會有生命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