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消費者容易出現的三個不良使用習慣:
●更換手機后不解綁銀行卡或刪除敏感信息
●刪除帶支付功能的APP 但不解除銀行卡綁定
●隨意嘗試掃描帶優惠信息的二維碼
中國銀聯近日發布的《2019移動互聯網支付安全大調查報告》顯示,隨著金融知識普及與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宣傳活動的深入推進,與2018年相比受訪者風險防范意識有所提升。2019年的數據顯示,51%的消費者曾經遇到過網絡詐騙,相比2018年下降了16%,發生損失的人群占比為23%,較2018年下降26個百分點。
調查顯示,受訪消費者存在不良使用習慣的比例與2018年持平。出現頻率最高的三個不良使用習慣仍然為:更換手機后,不解綁銀行卡或刪除存留的敏感信息(24%);直接刪除帶支付功能APP,不解除銀行卡綁定(23%);帶有優惠信息的二維碼都會嘗試掃描(20%)。同時,在非法的貸款、外匯、期貨等平臺泄露銀行卡號、驗證碼等個人敏感信息也是導致消費者發生損失的重要因素。
中國銀聯風險安全專家分析,2019年移動支付產業呈現出以下新特點:一是移動支付使用持續活躍,平均使用頻次與消費金額雙增長;二是移動支付已成為普惠金融重要載體,伴隨移動支付便民工程下沉,獲得縣鄉居民、小微企業青睞;三是金融科技助力提升便捷與安全,生物識別等新型身份認證技術與傳統密碼驗證方式共同守護安全;四是公眾安全意識有所提升,發生損失人群占比下降。
調查顯示,2019年移動支付用戶使用頻次繼續上升,日均使用逾3次。從人群看,自主創業者、私營業主、個體戶、網店店主等小微企業主使用頻率顯著高于他人,近三成日均使用超過5次。同時,移動支付成為普惠金融服務的重要載體,退休人員、家庭主婦、農民、工人等群體,在公共繳費、菜市場等場景中,使用移動支付方式消費占比過半。從場景看,交通出行成為2019年移動支付最活躍的場景,全國32個城市地鐵、逾1600個城市公交受理銀聯移動支付,全國200多個城市的逾1萬家停車場開通銀聯無感支付,移動支付與我們“行”影不離。
與此同時,支付產品中身份驗證、風險提示、賬戶安全管控功能、轉賬信息核驗、賠付保證等安全措施持續優化,獲得消費者認可。受訪消費者普遍認為,生物識別驗證、轉賬賬戶信息核驗等措施使支付安全更有保障。60后、70后等群體希望在支付及交易過程中多一些安全提示。
總體看,2019年,消費者的安全意識普遍提升,損失化解渠道更為多元。主動向銀行掛失、撥打110是主要挽損方式,同時保險賠償也成為彌補欺詐損失的重要來源。
據悉,本次調查由中國銀聯與17家全國性商業銀行、18家支付機構聯合開展,篩選有效問卷約6.2萬份,約七成被訪者集中在25歲至45歲。調查高度還原移動支付人群現狀,力求準確、真實反映中國移動支付人群的支付行為及安全意識,為持卡人與相關產業各方帶來支付安全領域的趨勢指引。
關鍵詞: 消費
“金九”發力失敗 “銀十”車市同樣無力 同比下降4% 中汽協發布10月車市數據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公布了最新一期中國汽車市場銷量數據:10月份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29 5萬輛和228 4萬輛,環比增長
經銷商庫存系數迎來四連降 10月庫存水平降至警戒線下
11月1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了10月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結果顯示,10月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為1 39,同比下降26 1%,環比下降7 1
2025年后 我國所有車型有望全部采用中國工況 部分企業先行
汽車工況是汽車行業重要的共性基礎,也是車輛、能耗、測試方法和限值方法的基礎,此前,我國采用NEDC(歐3 4排放標準的一型試驗)工況,消費
10月車市下滑收窄:強勢品牌恒強 新能源“四連降” 補貼“退坡”市場趨冷
10月,我國狹義乘用車銷量為1843406輛,環比上漲3 5%,同比下滑5 7%,下滑幅度收窄,但仍是自2016年來的最差10月。車市寒冬也加劇了馬太效
冷門專業背后的火爆需求 殯葬專業大學生:這行值得尊重 并非“吃死人飯”
把失去的人重新喚回,賦予永恒的美麗。這個過程平靜細致而溫柔,重要的是充滿愛。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會有生命誕生,每天也會有生命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