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觀新聞
繼《囧媽》大年初一免費上線后,原本定檔2月14日西方情人節檔期的港片《肥龍過江》也于2月1日在網上收費播出。
疫情來襲,讓這個原本被寄予厚望的春節檔慘淡收場。由徐崢的《囧媽》領銜院線電影直接轉網上線,更引來巨大爭議,有人甚至稱“一批院線將在春節檔后死去”。
面對這一特殊情況,春節檔后的電影市場會如何?網絡真的會壓垮院線嗎?為此記者走訪了院線、演員、專家等業內人士和普通電影觀眾。
退出春節檔的電影,還能在大銀幕上看到嗎?
“有沒有人能搞到大年初二新加坡《唐人街探案3》的電影票?”因為國內絕大多數電影院關張,資深影迷陳深不得不想辦法在旅游目的地嘗試去看:“不管是前作的口碑還是預告片給的信息,我都太期待這部電影了。”
今年春節檔多部電影備受關注,也曾在票房上被寄予厚望。“我們本來預計今年春節檔肯定比去年更樂觀一點,但疫情對電影行業沖擊較大,現在還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沒有辦法對損失數字進行預估。”上海聯和電影院線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沈玥介紹,目前上海各大影院接到通知后暫停營業,退票基本在線上操作。
記者在本市多家影院走訪發現,只有一兩名值班工作人員留守。對于春節檔影片是否還能繼續放映,他們坦言“也在等通知”。沈玥也告訴記者,撤檔影片目前暫無進一步的上映計劃,“要看整個社會疫情的發展情況,以及電影局和片方的最后決定”。
“本來業界樂觀估計春節檔可以做到70億票房。我個人沒那么樂觀,但會比去年58億有所提升。” 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石川表示,疫情解除后,會有小規模的市場反撲。
對于7部撤檔電影,大家都認為會出現“分流”。“《囧媽》應該不會上了吧,畢竟看過了,而且也不是必須二刷的電影。”市民陳潛說。石川持同樣觀點:“《囧媽》上映對它意義不大,而且徐崢和院線矛盾沒解決,就算發行方愿意,院線也不一定給排片。”
對于備受期待的《唐探3》,石川猜測,“不會選擇在疫情結束后隨便找時間上映,而是找票倉檔期,比如五一、十一等,《緊急救援》同樣如此。市場競爭力強的電影會搶熱門檔,它們不怕競爭。但有些片子競爭力不強,好不容易搶到的春節檔沒了,又沒有能力擠進別的檔期,可能成了意外的犧牲品。”
《囧媽》網絡上線影響有多大?
繼《囧媽》之后,原本2月14日上映的港片《肥龍過江》于2月1日在騰訊和愛奇藝聯合播出。更有人爆料稱,2月14日前的電影將全部撤檔,包含獲獎影片《喬喬的異想世界》《小婦人》等。沈玥表示:“到目前為止,春節檔以后的影片都沒有新的上檔計劃公布。按照現在疫情的情況,估計一段時間內都不會有新的影片上檔。”
盡管《肥龍過江》的制片人王晶表示“在這非常時期,我們想帶給在家的你多一些寬慰,多一些解壓”,但這部電影沒有像《囧媽》一樣免費,而是再次采用飽受爭議的付費超前點映模式,有人認為這“印證了網絡播放平臺調整付費模式、搶院線蛋糕的決心”,也是院線與網絡平臺競爭的白熱化。甚至有人撰文稱一批影院將因此“死去”。
在石川看來,《囧媽》的本質問題是違約,這樣的問題“要引起重視,不然會引起很多效仿者”。
“疫情確實是不可抗力,為什么不能取消合同?飛機因為天氣原因取消,旅客也不能強制要求飛行啊。”在不少觀眾看來,徐崢的做法沒有問題,既為電影挽回損失,也為這個特殊的假期提供了消遣,是一件雙贏的事。
一些業內人士表示,從電影院線上映到網絡點播上線之間被稱為影片的“窗口期”,時間長短由發行合同規定。“《囧媽》事件沒有先例,存在空白。希望這件事能在今后合同上下游聯動執行上更透明更完善。”一些業內人士認為,今后非常規時期的窗口期保護可能會寫進合同條款。
作為網絡播放平臺,愛奇藝認為“付費超前點映”模式是“兼顧用戶、電影出品方、平臺三方利益”。“用戶可以以適中的價格在第一時間窗口期選擇院線新片觀看,片方也能夠通過更多上映渠道獲取更多收益來源。”愛奇藝電影中心總經理宋佳表示,付費超前點映不僅針對疫情時期,也是為“中國電影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而做的模式創新。”
但在一些人眼中,這樣的“創新”將導致院線乃至電影的“死亡”。對此石川有信心,院線電影網播“短時間內很難成主流”:“《囧媽》收購價格高達6.7億元,有這個競爭力的國產片有幾部,有多少網絡平臺能花6.7億買片子?網絡和影院的窗口期肯定會縮短,網絡資金規模大,排片成本低,網播電影會慢慢增多,但想取而代之,成為電影放映的主流還早。”
“在電影院看電影和家里網上看電影完全兩個概念。”喜歡電影的市民范瑤在地下室裝備了全套音響設備、投影和按摩沙發,仍然無法比擬影院效果:“有很多獨特感受只能在影院里才有。網播不可能取代電影,除非革新性的技術出現,比如VR實現。”
“一切的出現有它必然性,網播出現說明這是另外一條路,不可能堵死。”上影演員劇團團長佟瑞欣表示,電影人要有緊迫感,要拿出更好、更適合在電影院看的作品。“電影人應該思考如何把你的觀眾請回你的劇場。”
前幾年佟瑞欣還在劇場里演《哈姆雷特》,“電影出現時,有人說舞臺戲要被取代,但如今電影存在,舞臺戲也仍然在。網播是一樣的道理,大家為各自的觀眾服務。”
一批電影院將死于春節檔后?
春節期間,一則《一批電影院將死于春節檔后》的消息在不少人手機里刷屏。文章認為,春節檔的消沉、電影轉向網絡平臺,都是導致“院線死亡”的原因。
“2018年全國2000多家電影院因為虧損倒閉。這次疫情過后,很有可能會關一批。”石川坦言,影院成本太高,60%-70%的影院都在購物中心,場地租金不菲,但一場電影收入不過幾千元。
“2016年全年中國觀眾突破13億人次,這是里程碑式的。算算平均只相當于中國老百姓一人一年看一場電影,太少了。”在石川看來,電影院上座率平均只有15%,理想狀態要達到60%-70%,“雖然產業很紅火,但是整個產業經濟效益不好是事實。”
2003年非典期間,電影院也出現影片撤檔、影院關門的情況,但石川認為“沒有可比性”。“中國的院線制改革是2002年開始的,2001年中國電影票房一年不到10億?,F在電影的6萬張銀幕,就是從2003年后積累起來的,來之不易。沒有春節檔全年至少五分之一的收入沒了,雖然一部爆款可能就有50億票房,但爆款可遇不可求,不能這樣‘押寶’。”
站在市場一線,沈玥也認為整個行業面臨的壓力都非常嚴峻。“在抗擊疫情期間,行業內在商量如何共度難關。希望疫情過后,能有更多片方振興影業,也希望主管部門能對影院有相應的扶持措施,比如免租金、專項資金扶持等,幫助行業寒冬之后盡快復蘇。”
石川認為,要把人均年觀影數提升至五、六場,需要提高影片質量,院線市場本身也有潛力可挖:“現在大都指望賀歲檔、暑期檔,但冷檔期、二級市場潛力還可以挖掘。影院經營服務要升級。”
作為觀眾,范瑤認為影院真正的問題在于盈利模式過于單一:“就賣賣票賣賣爆米花肯定不行,可以多學學劇場、博物館的做法,讓觀影豐富起來。”
雖然現在經歷著最艱難的階段,但大家對電影復蘇都有信心。“疫情結束后,票房能否出現一個小高潮,需要有優質的內容支撐,包括宣傳、推廣等跟上。”沈玥表示,大家都在趁這段休息期思考提升行業自身的生機和產能,也希望等到戰勝疫情時,觀眾“憋了這段時間后,能有興趣走進影院”。
“電影不會亡,只不過沒有原來那么熱鬧,但相信慢慢會好起來,一定會好起來。”佟瑞欣則認為,此次疫情沖擊,電影業內會重新審視自我,再次出發,了解社會真正需要什么。“我們應該更清醒地認識這個社會,包括我們電影人在這個社會應該承擔的責任。”
“金九”發力失敗 “銀十”車市同樣無力 同比下降4% 中汽協發布10月車市數據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公布了最新一期中國汽車市場銷量數據:10月份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29 5萬輛和228 4萬輛,環比增長
經銷商庫存系數迎來四連降 10月庫存水平降至警戒線下
11月1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了10月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結果顯示,10月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為1 39,同比下降26 1%,環比下降7 1
2025年后 我國所有車型有望全部采用中國工況 部分企業先行
汽車工況是汽車行業重要的共性基礎,也是車輛、能耗、測試方法和限值方法的基礎,此前,我國采用NEDC(歐3 4排放標準的一型試驗)工況,消費
10月車市下滑收窄:強勢品牌恒強 新能源“四連降” 補貼“退坡”市場趨冷
10月,我國狹義乘用車銷量為1843406輛,環比上漲3 5%,同比下滑5 7%,下滑幅度收窄,但仍是自2016年來的最差10月。車市寒冬也加劇了馬太效
冷門專業背后的火爆需求 殯葬專業大學生:這行值得尊重 并非“吃死人飯”
把失去的人重新喚回,賦予永恒的美麗。這個過程平靜細致而溫柔,重要的是充滿愛。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會有生命誕生,每天也會有生命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