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看著孫子雙手靈活熟練地把餃子皮一捏,兩個大拇指輕輕一擠,一個飽滿的元寶餃子就成了,老爺子準備拍個小視頻,給老伙伴們顯擺顯擺。
“爺爺,你在錄Vlog嗎?!”
“啊?五烙哥……這是個啥?”
Vlog是現在正流行的社交形式,即“Video+Blog”,視頻博客。互聯網分析機構艾媒咨詢的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Vlog用戶規模達2.49億人,與你擦肩而過的每6個人中,就有1人觀看Vlog。
原汁原味的生活片段
對于Vlog,業界尚未統一定義,有人用拍攝者“露不露臉”來劃分Vlog與其他非Vlog類短視頻,但更多人認為,相比短視頻,Vlog更趨向于記錄個人的日常生活。
“Vlog于我而言就是記錄生活的一種手段,效果與文字是共通的。”Vlog創作者沈珉妮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說。
的確,如今越來越多的人用Vlog展示自己。以視頻替代文字,拒絕精心編排,記錄原汁原味的生活片段,這成為Vlog創作者與受眾群體的共識。
小袁在高三畢業后就開始拍攝Vlog,只要她想,舉起手機,自己的喜怒哀樂都能成為鏡頭下記錄與分享的內容。她的Vlog以第一人稱的視角拍攝,有鮮明的個人風格。
Vlog的拍攝者樂在其中,觀看者也能得到滿足。
方方有自己喜愛的Vlogger和主題,在早高峰的地鐵上,她會點開“和我化妝一起出門”的Vlog,周圍的嘈雜與擁擠都消融在Vlogger輕涂口紅的愜意中,她覺得這會讓她煩躁的心平靜不少。在吃飯時,她會點開“和我下廚,一日三餐”的Vlog,視頻博主是喜歡少油、少鹽飲食的健身達人。她們身處不同時空,同時品味菜肴的美好,仿佛交了一個長期飯友。
有人不理解Vlog有什么好看的,更不理解Vlog觀眾為啥看陌生人的生活也能捧腹大笑或涕淚俱下。沈珉妮認為,Vlog讓觀眾見識到不同人的生活,感受到作者對生活、對創作的熱情。方方覺得,看著博主們認真生活的樣子,她變得積極向上了。小袁表示,自己在拍攝Vlog后更加享受生活了。
新聞報道變得“可愛”
“第一次看到舉著手、會走路的康輝!”近日,央視主持人康輝錄制的工作Vlog在網上火了。這是康輝作為央視報道團隊中的一員,為大家呈現希臘、巴西之行的一些見聞。
在“康輝的Vlog”里,觀眾跟著康輝邊走邊看,有大國外交最前線的現場細節,有新聞工作者幕后的故事,也有康輝的自拍陳述與觀眾互動,每集大約三四分鐘,看得網友們大呼過癮,許多人留言評論:“啥時候出下一集?”
其實,這已不是傳統新聞媒體第一次試水Vlog的傳播方式。早在今年全國兩會時,人民日報等媒體就推出了記者的個人上會視頻,從會前準備到排隊安檢,從記者會提問到事后寫稿總結……一個個真實的小細節,讓觀眾了解到新聞的多個角度,并且能參與互動。人們發現,時政報道也變得“可愛”了。
今年7月8日,海南警方官微發布全網首個警方抓捕行動Vlog,記錄了警方打擊電詐犯罪“藍天二號”行動現場,很快登上熱搜,引發網友熱議。通過“親臨”抓捕現場,觀眾不僅體會到了現場的驚心動魄,也對基層民警日常工作環境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可以說,Vlog成為年輕人關注新聞的“黏合劑”,也打開了觀眾走進新聞背后的“任意門”。
湖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譚可可認為,Vlog的目標受眾以19至37歲的青年人群為主,這個年齡層次的群體是在社交網絡上成長的一代,注意力偏碎片化,短視頻很好地迎合了他們的需求。Vlog平實、簡明,同時又能最大限度地記錄真實場景、傳達拍攝者情感、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與身份認同,因此受到年輕一代的喜愛。
“新聞媒體的Vlog,是新技術形式與傳統新聞報道的創新融合,這種人格化的表達更能引發年輕群體對于新聞的情感共鳴,增強用戶黏性。”譚可可說。
故事才是最重要的
短視頻公司小馬加鞭的負責人馬威認為,以前很多人不做視頻日志,多半是因為拍攝硬件軟件不給力,視頻上傳速度慢,觀看視頻費流量等,這些客觀因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們創作Vlog的熱情,而技術的發展正在破除這些障礙。
如今,手機拍攝性能的提升解決了畫面抖動、模糊的問題,平臺服務升級使得普通人利用各種各樣的短視頻應用,就能剪輯出質量很高的Vlog作品。對于普通人來說,Vlog創作的春天已經來臨。
譚可可認為,Vlog的傳播效果已經證明,未來,不光會有更多年輕人被吸引到Vlog領域,其他年齡層的人也會越來越多地加入,成為Vlog的創作者、受眾群體。不過,隨著更多人涌入市場,行業標準將水漲船高。受眾將不再滿足于流水賬一樣的Vlog作品,而會對內容、拍攝、剪輯提出更高的要求。
“國內的Vlog熱潮到今天已經淘汰了很多Vlogger,現在正往一個高質量的方向走去。”沈珉妮說,很多受到喜愛的Vlog作品都是經過制作團隊的精心設計、拍攝和剪輯。
參考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上的素人網紅不難發現,除了制作精良的作品,很多人更喜歡接地氣的內容,喜歡平常生活中的小樂趣,喜歡共通的情感。所以,行業標準的提升也許并不會限制普通人成為Vlogger。正如一位Vlogger所說:“故事才是最重要的。”
“金九”發力失敗 “銀十”車市同樣無力 同比下降4% 中汽協發布10月車市數據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公布了最新一期中國汽車市場銷量數據:10月份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29 5萬輛和228 4萬輛,環比增長
經銷商庫存系數迎來四連降 10月庫存水平降至警戒線下
11月1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了10月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結果顯示,10月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為1 39,同比下降26 1%,環比下降7 1
2025年后 我國所有車型有望全部采用中國工況 部分企業先行
汽車工況是汽車行業重要的共性基礎,也是車輛、能耗、測試方法和限值方法的基礎,此前,我國采用NEDC(歐3 4排放標準的一型試驗)工況,消費
10月車市下滑收窄:強勢品牌恒強 新能源“四連降” 補貼“退坡”市場趨冷
10月,我國狹義乘用車銷量為1843406輛,環比上漲3 5%,同比下滑5 7%,下滑幅度收窄,但仍是自2016年來的最差10月。車市寒冬也加劇了馬太效
冷門專業背后的火爆需求 殯葬專業大學生:這行值得尊重 并非“吃死人飯”
把失去的人重新喚回,賦予永恒的美麗。這個過程平靜細致而溫柔,重要的是充滿愛。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會有生命誕生,每天也會有生命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