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錢江晚報
張洪申和學生在探討作業。
“你很強!”“完美!作業真不錯!”“我很看好你!”
在小學生的作業本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種鼓勵式的評語,但你能想到,這是浙大學生作業評語嗎?
寫下這些評語的人,是浙大線性代數甲課程的助教張洪申。他是浙大竺可楨學院求是數學班的大四學生,做這門課的助教已有3個月。
本學期,線性代數甲共有15個教學班,授課對象涵蓋大部分理工科學生。張洪申就是其中一個班的助教。
一般助教批作業,只有對和錯兩種符號。但在這門課146位學生的作業本上,都有彈幕一樣的批注、評論區留言一樣的評語,甚至還有“互動”——這是張洪申每周用近12個小時完成的“佳作”。
彈幕式批注
為了提升“用戶體驗”
這學期是張洪申第一次當助教。剛開始,他曾在一天之內,連續批改了15個小時的作業,“改到凌晨3點鐘我實在是改不動了,還剩十幾本我就去睡覺了。”
張洪申批改的作業,在密密麻麻的計算過程旁邊,布滿紅色筆跡:“不行!看書。”他解釋說,“這個學生是基本概念都沒搞清楚的。”
另一作業本上,一個學生用了兩種解法,張洪申就寫上 “我喜歡第一種做法,比較大氣”。學生看到批注后,繼續在底下留言“謝謝助教”。
偶爾有學生用紅筆寫作業,并留言“沒拿黑筆”,張洪申在一旁批注:“那我用黑筆改。”
除了批注外,張洪申還會在作業后,寫幾個到幾十個字不等的評語??吹秸_率不高的作業,他會列出“詳細數據”表示擔憂:“本次作業共5題,你完成4題,放棄1題,完成的4題中又有2題正確,正確率為50%,我因此對你的考試擔憂。”
學生看到后,有的會回復一個“哭”,有的學生不那么服氣,就十分調皮地回懟:“腦子是個好東西,希望你也有”,張洪申就在一旁評論“我拍照了”以示“抗議”。
對于評語,也有學生有不同的反應。“班上有個學生,要是作業寫得稍微不好,我評語里批評幾句,他下課就不來找我問問題了,要是表揚他,他就特別積極。”盡管如此,張洪申在改作業時,還是會“有一說一”,認為有問題的地方,一定會指出來。
“學生花四五個小時寫作業,值得我花一兩分鐘來看一下過程,寫一下評語。”張洪申一頁一頁地翻著優秀作業,“有些學生不僅完成老師要求的題,還會把所有的課后題都做完,這就需要8到10個小時,并且,做一次作業就能寫完了一整本作業本。”
張洪申和其他班的助教一起改卷時,他所在班級的學生,做出的答卷總是被夸贊。“他們本來就很優秀,我只是提升了他們的‘用戶體驗’。”張洪申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浙江大學數學學院這個學期有一百多位研究生和大四的優秀本科生在擔任大一數學基礎課的助教。
比玩游戲快樂
每周花12小時批一次作業
張洪申拿著剛收上來的作業,擦掉桌上的水漬后,將作業本放在了桌上。他總是笑著,眼睛瞇成一條縫,不時地摸著下巴,說話就像開了二倍速。
他說,助教們批改作業,通常的做法是,挑出部分作業題批出對錯,剩下部分題目的答案發在課程群里,由學生自己對照改正,這樣的方法四五個小時就能批完作業。對于動輒一兩百人的大課,這是很常見的做法。
但張洪申卻有自己的小癖好。“我批改作業,只要發現錯誤,就會盡量幫學生改正,或者是稍微幫學生寫一下過程,舉出一些反例,告訴他們哪里錯了,這是我的習慣。”
這樣的習慣,有時也會讓張洪申抓狂。 “有位學生,最開始的時候,他幾乎沒有做對的題目。每次改他的作業都要花很久,最多一次花了40多分鐘,因為他寫得毫無邏輯,后來我幾乎是重新在他作業旁邊,又列了一遍解答過程。”
“學生一周交一次作業,假設一本作業平均要批5分鐘,146份作業就要將近12個小時。”張洪申說。
已經保研的張洪申,每周有五天去實驗室,剩下的兩天休息日,他基本都花在做助教這件事上。
張洪申本來每周會花一天時間來打游戲,但現在把游戲時間全部空出來批改作業,“我覺得很充實,它帶給我的快樂比打游戲還要多。”
為什么這么做
緣自他大一時的體驗
“大學數學課本里,一個學期的知識量,往往是高中的十幾倍。而且有些老師講課節奏非???,部分學生不一定能馬上消化,轉化為自己的知識。但學生們每周都要完成作業,這就要求他們充分理解新學的知識,因此課堂和學生作業就會產生鴻溝。”張洪申說。
為了抹平這道鴻溝,張洪申每周都會寫好作業的詳細解題步驟,上傳到課程群,以供學生們自行對照檢查。
每周,他都要給學生們上兩節習題課,講解作業。這是三節正式課之外,學校為學生們統一安排的課時。習題課和學生作業,也就成了助教們的主場。
如此細心地給學生批改作業,是因為張洪申大一時的體驗。他所在的竺可楨學院求是數學班實行小班化教學,“我們班只有14個人。上大一時,我有一門課叫數學分析(I),任課老師會親自批改作業,也會布置很多課外的思考題,所以他對班上每個人的水平都很了解,學生們也都很樂意課后多做一些練習來鞏固知識。”
“有次考試,我在做一道題的解答時,寫了整整兩頁紙。而老師把兩頁紙中,每個有問題的地方都圈了出來,還寫了正確的方法。我特別感動,學這門課也就特別用心,后來期末考試我考了很高的分數。我覺得這種方法特別好。”
這學期上線性代數的大一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鄧凱俐,對張洪申的仔細印象深刻:“他會幫我們改正有錯的地方,這些地方我們一般自己都發現不了,經過助教的改正,我們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沒有遺留問題,這樣復習的時候也很清晰。”
“我想把我自己曾經的體驗,也傳遞給學生們。同時幫他們養成好習慣,這樣以后學習起來就會順利很多。”張洪申認為這是助教的意義,“同時也能讓學生們獲得一些正面的鼓勵。”
張洪申對數學學習很有心得。“學數學就相當于壘塔,老師說了半天這個塔怎么壘,我們好像明白了,一上手才會發現問題太多。所以我們一定要自己去壘這個塔,這個過程就是靠大量的做題撐起來的。”
“金九”發力失敗 “銀十”車市同樣無力 同比下降4% 中汽協發布10月車市數據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公布了最新一期中國汽車市場銷量數據:10月份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29 5萬輛和228 4萬輛,環比增長
經銷商庫存系數迎來四連降 10月庫存水平降至警戒線下
11月1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了10月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結果顯示,10月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為1 39,同比下降26 1%,環比下降7 1
2025年后 我國所有車型有望全部采用中國工況 部分企業先行
汽車工況是汽車行業重要的共性基礎,也是車輛、能耗、測試方法和限值方法的基礎,此前,我國采用NEDC(歐3 4排放標準的一型試驗)工況,消費
10月車市下滑收窄:強勢品牌恒強 新能源“四連降” 補貼“退坡”市場趨冷
10月,我國狹義乘用車銷量為1843406輛,環比上漲3 5%,同比下滑5 7%,下滑幅度收窄,但仍是自2016年來的最差10月。車市寒冬也加劇了馬太效
冷門專業背后的火爆需求 殯葬專業大學生:這行值得尊重 并非“吃死人飯”
把失去的人重新喚回,賦予永恒的美麗。這個過程平靜細致而溫柔,重要的是充滿愛。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會有生命誕生,每天也會有生命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