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文匯報
近幾個月來,盡管《阿麗塔:戰斗天使》 《綠皮書》 《驚奇隊長》《地久天長》等各具看點的電影陸續上線,每天的全國總票房卻不盡如人意,除周末外,日均票房在絕大多數時間里勉強站上2000萬元。這與很多人記憶猶新的春節檔的票房狂歡相比,反差太過明顯。
不過,五一小長假檔的票房乏力并非偶然,從2013年“史上最強春節檔”這一概念被提出之后,這一現象作為其伴生品,就一直在困擾著我國電影市場。
眾所周知,在“假期檔”概念崛起之前,觀眾更熟悉的是只有廣義上由11月份持續到次年2月的賀歲檔和暑期檔。然而從2010年開始,不同規模的電影院線開始遍布全國,并不斷在三四線城市和廣闊的縣級市區域落地、滲透,長假消費也開始向著休閑娛樂轉移,過節看電影,逐漸成為全國范圍的“過節新民俗”。以春節檔為例,2013年,周星馳導演的《西游·降魔篇》在檔期內斬獲了7.8億的票房,正式拉開了春節檔的序幕,此后假期檔的全年票房占比也不斷爬升,尤其是春節檔,到2018年,已經達到9.7%,確立了在全年檔期的核心地位。
只是與此同時,其他檔期都沒有形成作為穩定檔期所應具有的票房集聚效應。清明檔之前的三月份,票房表現一直有點萎靡不振,這在今年再一次得到驗證。也就是說,春節檔票房的連年爆棚,并未帶來我國電影整體票房結構的改善。這說明在現有模式下,過去近十年來通過影片、院線的放量式增長來直接拉動票房的增量模式,已經出現疲態。
其實,出現于上世紀90年代末的檔期概念,本身就是我國電影院線制改革的產物。如今,電影院線已經開始覆蓋從一二線城市到三四線城市,從東部地區到中部、西部地區的廣闊空間,呈現出顯著的城鄉、地區差異;然而,現有院線制框架下統一的最低票價和統一的票房分成方式,不僅沒有在培育普通電影觀眾養成固定的觀影頻次、觀影習慣等諸多方面起到想象中的正面引導作用,反而還明顯限制了片方、院線方在電影生產、銷售、發行和放映等諸多環節的積極性。“一刀切”的單一院線制,也導致不同電影類型缺乏差異性的經營環境,諸如以《過春天》《地久天長》等為代表的藝術電影,依然面臨“叫好不叫座”的難堪處境,這在相當程度上限制了我國電影類型的多樣化供給。
電影是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文化娛樂方式,是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主食。展望未來,中國電影的目標是:每年票房過億的影片超過100部,而且這100部都是好片子。對現有的院線制進行系統性改革,摸索出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電影檔期機制,將有助于進一步釋放票房的可持續增長空間。
“金九”發力失敗 “銀十”車市同樣無力 同比下降4% 中汽協發布10月車市數據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公布了最新一期中國汽車市場銷量數據:10月份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29 5萬輛和228 4萬輛,環比增長
經銷商庫存系數迎來四連降 10月庫存水平降至警戒線下
11月1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了10月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結果顯示,10月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為1 39,同比下降26 1%,環比下降7 1
2025年后 我國所有車型有望全部采用中國工況 部分企業先行
汽車工況是汽車行業重要的共性基礎,也是車輛、能耗、測試方法和限值方法的基礎,此前,我國采用NEDC(歐3 4排放標準的一型試驗)工況,消費
10月車市下滑收窄:強勢品牌恒強 新能源“四連降” 補貼“退坡”市場趨冷
10月,我國狹義乘用車銷量為1843406輛,環比上漲3 5%,同比下滑5 7%,下滑幅度收窄,但仍是自2016年來的最差10月。車市寒冬也加劇了馬太效
冷門專業背后的火爆需求 殯葬專業大學生:這行值得尊重 并非“吃死人飯”
把失去的人重新喚回,賦予永恒的美麗。這個過程平靜細致而溫柔,重要的是充滿愛。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會有生命誕生,每天也會有生命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