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半月談
導讀
趙嬌、小五、落落、陳陳和劉蕓錦在不同的高校求學,但每個月收到生活費后的第一件事都是還貸。今年3月初,趙嬌支出了2684元,小五支出了1594.62元,劉蕓錦支出了1390多元,陳陳和落落則均支出了約1000元。
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不少在校大學生有過“網貸”超前消費,有些人越貸越多,還沒步入社會就已背負大筆債務。
超前消費,校園跟風“網貸”
當前,大學生使用“花唄”和“白條”等網絡消費信貸產品的現象較為普遍。
“在缺少資金的情況下進行超前消費”“在規定的期限內沒有利息或者利率低”以及“能夠在眾多平臺進行消費,使用方便”,是在校大學生使用網絡消費信貸產品的主要動因。
2015年秋天,就讀于西南某高校的劉蕓錦網購時收到了“是否使用‘花唄’付款”的提示。后來發現身邊的同學都在使用“花唄”,她也就跟著用了。
和劉蕓錦一樣,就讀于東北某高校的王一諾也在同學的推薦下開始使用網絡消費信貸產品。2016年9月,王一諾想在網上買化妝品,但手中資金并不充裕。在同學的推薦下,王一諾開通了“花唄”,并用其支付購買了相中的化妝品和其他商品。
“一間寢室有一個人在用,往往就會有室友盲目跟風。”貴州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輔導員吳卿認為,不少學生都知道超前消費和貸款存在隱患和風險,但難以抵制,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同伴效應。
2018年3月,現就讀于西北某高校的樊雙正在家中準備研究生復試,看著當月需要償還的1900元“花唄”貸款,她有些不知所措:因為已經畢業,父母沒有每月再專門給她生活費。沒有收入來源的樊雙最后只能請父母“出手”償還了這筆貸款。
據調查,一部分大學生會使用下個月的生活費或向父母和朋友尋求資助來“還貸”,也有部分人會通過兼職賺取收入“還貸”,極少數則會找新的網絡貸款平臺“借新還舊”。
一旦依賴,越貸越多
“以前看到限量或者限時銷售的商品,就只能遺憾放棄,現在就可以先用‘花唄’買下來。”就讀于華南某高校的落落說,她現在買東西時更加“果斷”了,但每個月的花銷也更大了。
大學生的消費貸正“越貸越多”。劉蕓錦的“花唄”總額度已經從剛開始的1500元漲到了6000元,其中還有4000多元尚未還清。
“之前2000元的額度綽綽有余,現在剛剛夠用,偶爾還不夠用。”作為“花唄”的老用戶,就讀于東北某高校的小喬說,開通“花唄”后,自己花錢越來越多了。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張安全認為,網絡消費信貸產品可以讓人們動用未來的收入進行消費,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大學生的消費欲望。
和傳統的校園貸相比,“花唄”和“白條”等以知名企業為依托的網絡消費信貸,規定期限內低利率或者零利率還款,放貸速度快。這讓一些大學生逐漸對其產生了依賴。
“我也一度想關閉‘花唄’等網絡信貸,但停用后也會帶來諸多不便。”就讀于西南某高校的王云海表示,他每個月的生活支出并不固定,部分月份會入不敷出,又不便于向父母求助,只能通過“花唄”來緩解。
須引導大學生理性消費
西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輔導員許翟認為,長期使用網絡消費信貸產品會讓大學生在潛意識里覺得“錢不是問題”。“這種消費心理還可能會扭曲大學生的擇業觀,導致部分大學生在擇業時眼高手低,無法找到滿意的工作。”
在貴州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黨總支副書記董蔚然看來,幫助大學生樹立開源節流的消費觀,引導大學生合理使用消費貸,是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責任。
張安全建議,學校應該從心理學角度矯正大學生的從眾消費心理和求異消費心理,加強大學生理財教育,提倡健康文明的消費方式和消費行為。
“各類網絡消費信貸產品企業不能一味逐利,應當主動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張安全說,“網絡平臺在提供消費信貸產品時,應當有一些勸導和警示,引導大學生適度、理性消費,同時應對貸款對象、消費內容和信貸額度有所把控。”(文中所提大學生姓名均為化名)(記者:潘德鑫 鄭明鴻)
“金九”發力失敗 “銀十”車市同樣無力 同比下降4% 中汽協發布10月車市數據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公布了最新一期中國汽車市場銷量數據:10月份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29 5萬輛和228 4萬輛,環比增長
經銷商庫存系數迎來四連降 10月庫存水平降至警戒線下
11月1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了10月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結果顯示,10月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為1 39,同比下降26 1%,環比下降7 1
2025年后 我國所有車型有望全部采用中國工況 部分企業先行
汽車工況是汽車行業重要的共性基礎,也是車輛、能耗、測試方法和限值方法的基礎,此前,我國采用NEDC(歐3 4排放標準的一型試驗)工況,消費
10月車市下滑收窄:強勢品牌恒強 新能源“四連降” 補貼“退坡”市場趨冷
10月,我國狹義乘用車銷量為1843406輛,環比上漲3 5%,同比下滑5 7%,下滑幅度收窄,但仍是自2016年來的最差10月。車市寒冬也加劇了馬太效
冷門專業背后的火爆需求 殯葬專業大學生:這行值得尊重 并非“吃死人飯”
把失去的人重新喚回,賦予永恒的美麗。這個過程平靜細致而溫柔,重要的是充滿愛。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會有生命誕生,每天也會有生命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