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近年來,研學旅行在中國漸成熱潮。從教育角度看,中國人自古就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說法;而英國哲學家培根有一句名言,“對青年人來說,旅行是教育的一部分”。這種說法過去更多停留在理念層面,但現在確確實實變成了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行為。
從旅游的角度看,研學旅行作為一類新興的旅游產品,本身就是一個大市場。據統計,青少年占全球游客總量的20%;僅就研學旅行市場本身而言,目前我國中小學生人數超過兩億人,如果以6000萬中小學生參加研學旅行,人均消費1000元計算,就有600億元的大市場。正因如此,《國民旅游休閑綱要》特別提到研學旅行,2014年《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31號)作出了“積極開展研學旅行”的工作部署?;谶@一文件的要求,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明確提出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正是在各方面的大力推進下,中國研學旅行迎來了春天。
但總體來看,我國的研學旅行仍然處在初級階段,存在的問題不少,迫切需要適應新的發展,需要實現轉型升級。
要從“目光向外”轉到“目光向內”
無論是2014年國務院31號文件,還是2016年教育部的文件都明確提出,要建立小學階段以鄉土鄉情研學為主、初中階段以縣情市情研學為主、高中階段以省情國情研學為主的研學旅行體系。所以說,研學旅行的主體應該是青少年的國內旅游,而不是出境旅游。但近年來,由于出境旅游收益高,使得經營者在發展研學旅行時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境外。
從市場而言,參加境外游學是個體和經營者的雙向選擇,無可厚非。但是從國家層面而言,發展研學旅行的初心,是要讓青少年更多了解自己的國家,熱愛自己的文化。正因如此,國務院文件強調的“鼓勵對研學旅行實行價格優惠”,也指的是國內研學旅行。未來,需要在政府的引導下,將更大精力放到培育國內旅行市場上。
要從“粗放發展”轉到“精耕細作”
現在市場對研學旅行存在不少誤解。比如,暑期非?;鸨慕M織中小學生旅行團參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大學校園,從嚴格意義上講,這只是教育資源觀光游,并不能算真正的研學旅行。研學旅行重要的關注點在于把研學和旅行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從這個意義上講,研學旅行面向的是特殊的市場,也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旅游產品。
研學旅行的載體是旅行,核心是研學,簡而言之,就是青少年學生在異地進行的、不同于課堂教學的研究學習行為。因此,研學旅行精耕細作的重點要放到研學上,要針對青少年的需求,整合不同的資源,開發創設出不同類型的研學內容。
比如,紹興開發的“跟著課本游紹興”,就通過真實再現魯迅等作家在作品中描述的環境,而成為傳統教學的重要補充;與此同時,紹興古城免票,更使得研學活動的社會效益放到最大。而像山東曲阜儒源集團將傳統國學培訓與曲阜三孔景點參觀結合起來,河南少林寺將武術培訓與弘揚少林文化結合起來,也都體現了研學旅行在市場上精耕細作的要求。
除此之外,對于研學旅行,對旅行社的組織和導游講解也有不同于傳統旅游團的要求。在某種程度上講,導游在研學方面的專業水準,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研學旅行的品質。盡管目前已經開始出現個別像北京京華教育旅行社這樣以研學旅行為主要目標市場的旅行社,但是市場的細分還有待加強。未來應該是專業的機構和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樣也有助于從供給側推動研學旅行的轉型升級。
要從“單打獨斗”轉到“攜手并進”
研學旅行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參與,才能實現快速發展。這其中特別需要企業、協會和政府三方的共同推動。對參與研學旅行的企業而言,重點是將品牌做好,服務做精,安全做細。要在保證青少年研學安全的前提下,針對研學旅行市場自身的特點,開發出有競爭力的研學旅行產品。
目前研學旅行市場首位度還很低,小散弱差的企業非常多,同時隨著研學旅行市場的快速成長,企業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情況還很普遍。未來需要通過發揮知名研學旅行企業的標桿引領作用,推動研學旅行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
目前,中國研學旅行的社會組織發育程度較低,盡管目前有的協會從教育口切入,有的協會從旅游口切入,但社會影響力還很弱。在日本這樣比較成熟的研學旅行市場中,修學旅行研究協會等社會組織在其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未來,我們需要進一步發揮協會在教育、旅游部門與旅游企業之間的橋梁溝通作用,推動研學旅行發展邁上新的臺階。
在中國研學旅行發展中,政府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政府掌握政策資源。像把研學旅行納入教學計劃,計入學分等政策,無疑會對做大研學旅行市場產生立竿見影的作用。另一方面,研學旅行對提高青少年的素質有重要作用,因此它不同于純市場行為的旅游,這就需要政府通過財稅等政策支持,來體現研學旅行的一部分事業屬性。
隨著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研學旅行將迎來新的一輪發展契機。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牢牢把握研學旅行發展的自身規律,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就一定能夠實現研學旅行的轉型升級。
“金九”發力失敗 “銀十”車市同樣無力 同比下降4% 中汽協發布10月車市數據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公布了最新一期中國汽車市場銷量數據:10月份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29 5萬輛和228 4萬輛,環比增長
經銷商庫存系數迎來四連降 10月庫存水平降至警戒線下
11月1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了10月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結果顯示,10月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為1 39,同比下降26 1%,環比下降7 1
2025年后 我國所有車型有望全部采用中國工況 部分企業先行
汽車工況是汽車行業重要的共性基礎,也是車輛、能耗、測試方法和限值方法的基礎,此前,我國采用NEDC(歐3 4排放標準的一型試驗)工況,消費
10月車市下滑收窄:強勢品牌恒強 新能源“四連降” 補貼“退坡”市場趨冷
10月,我國狹義乘用車銷量為1843406輛,環比上漲3 5%,同比下滑5 7%,下滑幅度收窄,但仍是自2016年來的最差10月。車市寒冬也加劇了馬太效
冷門專業背后的火爆需求 殯葬專業大學生:這行值得尊重 并非“吃死人飯”
把失去的人重新喚回,賦予永恒的美麗。這個過程平靜細致而溫柔,重要的是充滿愛。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會有生命誕生,每天也會有生命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