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北京日報
春節臨近,“毒雞湯”的投喂頻率也密集起來。“寒門狀元之死”的陰霾尚未散去,“車厘子自由”又成了挑動輿論的新名詞。在這篇名為《26歲,月薪一萬,吃不起車厘子》的“10萬+”中,作者把女生財務自由從低到高分為15個階段,最基本的是辣條自由,接近最高級別的就是車厘子自由。最后作者還以上帝視角傲嬌地拋出一句:“有些人表面上光鮮亮麗,背地里卻連車厘子都吃不起”。言辭犀利,句句扎心。
乍看此文,想必很多人的第一感受是“于我心有戚戚焉”,但稍一咂摸就會發現,這還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套路、熟悉的“焦慮雞湯”,只不過食材從“從通勤2小時”換成了“吃不起車厘子”。即便暫且不論作者的寫作意圖,僅順著原文思路理性來看,月薪1萬實現不了“車厘子自由”何足怪哉?吃不起車厘子就渲染“生活品質太差”,純屬無稽之談。
作為一種進口水果,車厘子保鮮要求高、運輸費用貴,雜七雜八的成本不少,價格必然不低,對于大家的生活來說也不是什么必需品。即便北上廣月入一萬的白領,刨除生活開支,也很難做到“想吃多少吃多少”。同樣的道理在我們的鄰國體現得更明顯。囿于地理環境、土地狀況,日本韓國的水果基本全是進口。就拿西瓜來說,在中國屬于稀松平常的大路貨,夏天當季時普通老百姓一天來一個不在話下,但在日韓可是貨真價實的“土豪特供”。韓國明星秋瓷炫就曾因吃個西瓜就上了頭條,吃了4個蘋果更被廣大韓國女性羨慕。套用此文邏輯,難道就因多數老百姓無法實現“西瓜蘋果自由”,就言之鑿鑿得出“日韓人民生活品質太差”的結論?
回看此文,隨意拈取一個參考系,就對一個群體的生活、對一個城市的發展大放厥詞、滿滿嘲諷,不是智商太感人,就是吃相太難看。
這些年,“販賣焦慮”成為一樁穩賺不賠的生意,越來越多人開始涌入這個賽道,爭相收割韭菜。放眼望去,朋友圈隔三差五就會涌現出一批高度相似的爆款文章,并且打擊面不斷擴大。從“北京有2000萬人在假裝生活”到“人到中年,職場半坡”;從“月薪三萬撐不起孩子一個暑假”到“時代拋棄你時,一聲再見都不會說”。中產、中年、職場、教育、房子等各種焦慮,壓得人喘不過氣來;“流量至上”的思想之下,似乎任何東西都能成為“打擊你、富裕我”的手段。
繞著焦慮,一條產業鏈已經鋪開:制造焦慮——傳播焦慮——研制雞湯——售賣雞湯——制造新焦慮——研制新雞湯……這條產業閉環彷佛是一場病毒和疫苗間的博弈。只是病毒從何而來,疫苗功效如何,很多人只能在茫然中盲目追尋、信奉、支付。而一頭栽進去的受眾呢?非但沒有獲得精神的救贖,反而被引向更加無解的焦灼。
“謠言止于智者”,販賣焦慮也止于智者。其實,誰的青春不奔忙,誰的生活不艱辛,對于讀者來說,與其在一篇爆款文中找安慰,不如腳踏實地過好當下的生活。畢竟,信誰都不能得永生。
“金九”發力失敗 “銀十”車市同樣無力 同比下降4% 中汽協發布10月車市數據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公布了最新一期中國汽車市場銷量數據:10月份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29 5萬輛和228 4萬輛,環比增長
經銷商庫存系數迎來四連降 10月庫存水平降至警戒線下
11月1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了10月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結果顯示,10月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為1 39,同比下降26 1%,環比下降7 1
2025年后 我國所有車型有望全部采用中國工況 部分企業先行
汽車工況是汽車行業重要的共性基礎,也是車輛、能耗、測試方法和限值方法的基礎,此前,我國采用NEDC(歐3 4排放標準的一型試驗)工況,消費
10月車市下滑收窄:強勢品牌恒強 新能源“四連降” 補貼“退坡”市場趨冷
10月,我國狹義乘用車銷量為1843406輛,環比上漲3 5%,同比下滑5 7%,下滑幅度收窄,但仍是自2016年來的最差10月。車市寒冬也加劇了馬太效
冷門專業背后的火爆需求 殯葬專業大學生:這行值得尊重 并非“吃死人飯”
把失去的人重新喚回,賦予永恒的美麗。這個過程平靜細致而溫柔,重要的是充滿愛。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會有生命誕生,每天也會有生命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