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資料圖片)
原標題:群眾賽事如何避免“復制粘貼”?(體談·關注群眾體育)
今年以來,提到“火出圈”的體育賽事,“蘇超”等群眾賽事榜上有名。
這些賽事為何能脫穎而出?答案藏在撲面而來的地域特色里,藏在人人躍躍欲試的參與熱情中?!氨荣惖谝?,友誼第十四”的調侃、“白天忙工作,晚上搶籃板”的幽默,折射了群眾賽事的動人底色——廣泛性與貼近性。
如今,我國群眾賽事呈蓬勃發展之勢,但“成長的煩惱”依然不少。一些賽事組織方忽視當地的文化底蘊和群眾需求,盲目抄襲,陷入同質化困局。如何避免“復制粘貼”,把賽事辦出好口碑?
舞臺交給群眾,讓賽事觸手可及。以陜西省三人籃球聯賽為例,賽事建立了多級聯動機制,增設了家庭親子組、大學生組、俱樂部組等8個板塊,為不同年齡、身份的籃球愛好者提供屬于自己的賽場,點燃參與熱情。當體育賽事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走”到群眾身邊,吸引力也隨之拉滿。
扎根地域特色,讓體育與文化深度交融。從依托鄉村民俗文化的貴州“村BA”,到展現都市活力的江蘇“蘇超”,從彰顯濱海風情的海南“村排”,到傳承民族傳統的內蒙古那達慕大會……這些匯聚高人氣的群眾賽事證明,只有扎根當地的文化土壤,才能“長出”獨一無二的賽事IP,讓賽事成為彰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生動載體。
群眾賽事的魅力在于“接地氣”,他人經驗可審慎借鑒,自身優勢更需細細挖掘。立足地方實際,著眼長遠發展,讓賽事設計更貼近需求、文化特色更鮮明、服務保障更精細,才能把體育的快樂傳遞給更多人,培育出更多讓人眼前一亮的群眾賽事。
(作者為北京體育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教授)
關于我們 加入我們 聯系我們 商務合作 粵ICP備2022077823號
創氪網 www.www6417000.com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廣州中創互聯網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投稿投訴聯系郵箱:317 493 12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