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金融 >

河南設立南水北調飲用水水源保護發展基金

來源:河南省人大融媒體中心  

2月24日,省人大常委會舉行《河南省南水北調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新聞發布會。據悉,該《條例》于省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并將于3月1日起施行。

據介紹,《條例》共七章七十條,分為總則、水源保護、工程保護、生態保護、保障管理、法律責任、附則。

關于水源保護,《條例》立足使命擔當,加大對南水北調飲用水水源保護的力度,確保水質穩定達標。明確規定“南水北調飲用水水源保護應當貫徹,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此外,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的規定,在丹江口庫區劃定飲用水水源一級、二級保護區和準保護區;在輸水沿線總干渠及其調蓄工程劃定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規定調蓄工程在必要時可以劃定準保護區。同時還明確規定一級保護區水質達到國家Ⅱ類標準,二級保護區達到Ⅲ類標準,流入一、二級保護區的水質應當達到一、二級保護區的水質標準。

結合我省實際,制定了更加嚴格的飲用水水源保護措施,如丹江口水庫我省轄區內,已經實現網箱養殖清零,為了確保工作成效,將禁止圍網和網箱養殖的范圍由《水污染防治法》規定的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擴大到準保護區。

加強后續工程建設 解決工程安全、防洪排澇、民生保障等問題

作為飲用水水源,不同于自然的河流、湖泊,我省南水北調飲用水水源自南陽丹江口庫區沿總干渠直到安陽。為了確保供水安全,必須做好工程保護。

《條例》對工程保護做了專章規定,要求南水北調工程劃定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分別由工程管理單位和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并配備必要人員和設備,加大保護力度。根據上位法和我省實際,規定工程保護措施。

此外,《條例》還規定,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單位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南水北調后續工程建設,解決工程安全、防洪排澇、民生保障等問題;省人民政府應當推動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加快調蓄工程建設,鞏固提升供水保障能力。

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管理和運營

據介紹,為了切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確保水質長期穩定達標,《條例》設置了生態保護一章,對在水源準保護區上游的匯水區以及其他需要保護的區域作出規定。

《條例》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化治理,針對存在的問題,規定了加強水源涵養林建設、因地制宜退耕還林還草還濕、小流域綜合治理、礦山生態環境治理修復等。

《條例》要求各級人民政府加快飲用水水源保護范圍內特別是農村地區的垃圾、污水管網和處理設施建設,并保障日常運行。

《條例》提出,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范圍內的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因地制宜、科學合理確定農村污水治理模式,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實現農村生活污水管控、治理全覆蓋。此外,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管理和運營。

設立南水北調飲用水水源保護發展基金

“為了南水北調大局,淅川縣累計移民36.7萬人,工業、農業、畜牧業發展受到很大影響,匯水區及總干渠沿線人民群眾作出了巨大貢獻。”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王新民說。

如何協調水源保護和民生保障的關系?《條例》規定,南水北調飲用水水源保護應當處理好保護和發展、修復和利用的關系,堅持綠色發展理念,遵循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方針,統籌水源保護、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的關系。同時,《條例》規定各級政府要加大對水源保護的投入,形成穩定增長的財政投入機制。

根據《條例》,省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設立南水北調飲用水水源保護發展基金,用于水源地的水源保護、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

加強源頭保護 河南每年開展一次109項地表水全因子分析監測

2月24日,在《河南省南水北調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新聞發布會上,省生態環境廳一級巡視員師偉回答記者提問。

河南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所在地、核心水源區,在保護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水質上都做了那些工作?

據介紹,在加強源頭保護方面,我省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推進規范化建設,丹江口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范圍內,共關閉或整治工業和礦山企業200多家,封堵入河生活排污口433個,取締庫區51279箱養魚網箱。

成立渠首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采取自動監測與人工監測相結合,每月開展例行監測,定期對庫區8個點位和入庫支流12個斷面實施監測分析,每年開展一次109項地表水全因子分析監測。

此外,在南水北調水源區和總干渠建立五級河長組織體系,明確河長的職責及任務,開展聯防聯控,推動環境風險隱患整治,為南水北調水質保護提供機制保障。

下一步,省生態環境廳將督促相關省轄市和有關部門落實水源區和總干渠沿線保護區內工業企業、農村生活污水、畜禽養殖等污染源整治和保護的職責。同時,還將做好監管執法,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通水7年累計向河南省供水154.07億立方米 相當于1400多個杭州西湖蓄水量

2月24日,在《河南省南水北調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新聞發布會上,省水利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王國棟回答記者提問。

據介紹,南水北調工程建成通水7年來,截至2022年2月21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全線累計供水438.17億立方米,其中累計向我省供水154.07億立方米,含生態補水32.83億立方米,占全線累計供水的35.2%,累計向我省26條河流、8個湖庫生態補水32.83億立方米。供水范圍覆蓋我省11個省轄市市區和43個縣(市)城區和101個鄉鎮,直接受益人口2600萬人,供水水質始終保持在Ⅱ類及以上標準。

工程建成通水以來,省水利廳在工程沿線8個省轄市40個縣(市、區)建立南水北調水源區和干線工程省、市、縣、鄉、村五級河湖長體系,共設立河湖長923名,加強河湖管理保護,強力推進保護區水環境綜合整治。此外,我省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實行省、市、縣三級管理管理模式,共制訂了56項管理制度、3項管理規程標準、2個運管維養定額。

針對下一步《條例》的貫徹落實工作,省水利廳將抓細抓實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兩側保護范圍的監管工作,嚴厲打擊各類危害工程安全的違法行為,同時加快推進配套工程保護范圍的劃定工作,確保南水北調工程安全、供水安全。

南陽:杜絕污染項目落地 企業不達標排放實施嚴罰重管

2月24日,在《河南省南水北調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新聞發布會上,南陽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李鵬答記者問。

據介紹,南陽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在飲用水水源保護方面,先后否決、終止各類工業項目超過430個,投資額超70億元,杜絕污染項目落地。先后關停規模以上企業1163家,關閉搬遷畜禽養殖場1500家,取締庫區養魚網箱51279箱,依法拆除“三無”船舶3500余艘。完成541個村莊環境綜合整治、20余家工業點源污染治理。建成治污設施300余臺(套),建設縣城污水處理廠8座,建成鄉鎮污水處理設施27個、垃圾處理設施30個。

此外,通過推進水土流失治理、加快生態林業建設、加強濕地保護修復以及完善機制等一系列措施,確保丹江口水庫陶岔取水口水質長期穩定保持在Ⅱ類標準。

李鵬表示,將按照《條例》要求,進一步加大水源保護區內的聯合執法力度,實施更加嚴格的環境準入制度,做好規劃環評,嚴控新建高耗水、高排放工業項目,對所有涉水企業的污染防治設施運行情況實施嚴格管理,對于不能達標排放的企業實施嚴罰重管,甚至停產關閉。對所有污水處理廠進行嚴密監控,確保穩定運行、穩定達標排放。

關鍵詞: 保護發展基金 南水北調 生態保護 水質標準

最新文章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在线麻豆精品观看,国产在线播精品第三,亚洲欧美国产制服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