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合肥報業全媒體
探訪:車廂內吃東西、外放聲音惹人煩
2月14日一大早,記者乘坐119路公交車看到,車廂里絕大部分乘客使用手機時,或靜靜瀏覽網頁,或戴著耳機聽音樂看視頻,同時乘客均佩戴著口罩,沒有看到有人在車廂內吃東西。
隨后,記者又搭乘了多路公交車觀察到:工作日早高峰時段,車廂內沒有乘客摘下口罩吃早點和外放音樂的情況,不少年輕人都戴著耳機在看手機視頻。
已退休的趙女士回憶,前幾天她在乘坐公交車的時候,就碰到一名中年男子坐在車內看手機視頻,外放聲音有些大,旁邊有幾個乘客很反感,但這個人依然我行我素,毫不顧及周圍的乘客。“在公交車等公眾場所,還是要顧及其他人的感受。”
在醫院上班的孟蘇蘇告訴記者,她也遇到過類似情況。“我每天坐車都是在上下班高峰期,車上人多很嘈雜,個別乘客會聽音樂、看視頻。多數時候,大家都戴著耳機或是靜音,但時不時會碰到那么一個不用耳機,而是旁若無人地外放聲音。”車上會有人提醒嗎?面對記者的問題,孟蘇蘇坦言,“不自覺的估計說了也沒用。”
記者采訪發現,不少市民在乘坐公交車時都遭遇過這樣的鬧心事,有乘客在車上聽歌、看視頻,為了聽得清楚會不自覺地把聲音開得特別大,周圍乘客只能被迫“共享”,這種行為讓很多人反感。
人大代表:對標先發地區做法盡快修訂乘車規則
記者注意到,現行的《合肥市公共汽車乘車規則》是2014年修訂后實施的。其中,第三條明確規定,“車廂內不準赤膊、躺臥、多占及腳踏座位;不得大聲喧嘩、打鬧、向車內外吐痰、亂扔雜物,自覺不吃帶刺激性的食物。”該《規則》并沒有對“禁止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做出明確規定。
“遇到電子設備外放聲音或者吃東西的情況,我們勸阻時,有些乘客會聽,有些乘客不聽。”采訪中,合肥公交B1線的一名公交車司機坦言,“我們在前面開車,注意力全集中在行車安全上,有時候也真拿人家沒辦法。”
“如果外放聲音過大,有乘客給他們反映或影響到其他乘客及營運秩序,我們會對其提醒,讓他們關小一點。”這名司機表示,多數乘客都很自覺,希望乘客都能文明乘車,杜絕這樣不文明的乘車行為發生。
“合肥市地處長三角,一些做法可以盡快對標長三角先發城市。”對此,安徽省人大代表朱紅英建議,合肥市相關部門盡快對上述乘車規則進行修改。乘客在車廂內吃東西,一方面不利于公共場所疫情防控要求,另一方面也對封閉的車廂衛生有影響。
朱紅英表示,在公交車車廂等公共場所外放電子設備聲音,也不利于營造和諧社會。“在滿足自身身心愉悅的同時,要考慮到其他人的感受,不能影響他人或侵犯他人應有的權利。”
公交集團:正在對修改意見征集相關單位意見
如何讓公交車車廂內乘客的手機“安靜”下來?合肥公交何時會出臺相關條例呢?對此,合肥公交集團客服中心副主任李祥斌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合肥公交集團已經就此提出了相應的方案,準備對《合肥市公共汽車乘車規則》進行修改。
“目前我們在征求各巴士公司和司機的意見,同時參照上海等城市,以及軌道交通的做法,準備把禁止在車廂內飲食、禁止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納入到新規則中,同時我們也會在網上開展市民意見征集,希望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今年盡快出臺新的乘車規則。”
李祥斌告訴記者,按照目前的想法,新版乘車規則除了計劃對“禁止在車廂內飲食、禁止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做出規定外,還考慮將“乘客免費帶領兒童數量增加為兩名”等多條新規納入修改范圍,進一步改善乘客出行環境和體驗,為廣大市民出行營造良好的環境。
業內人士坦言,文明素質的提高需要一個過程,不會一蹴而就。現在在電影院、文化場館等其他公眾場合,大聲喧嘩的人少了,這就是潛移默化宣傳的效果。相信在更多市民的支持下,文明的乘車環境也會慢慢實現。
?相關鏈接
合肥軌道交通已有明文規定
記者梳理發現,同樣是公共交通的重要一環,合肥軌道交通在這方面已經先行一步。2020年2月1日實施的《合肥市城市軌道交通條例》明確提出,禁止在車廂內進食,以及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
對于違反規定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運營單位有權予以制止,拒不改正的,由有關部門依法予以處罰;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記者乘坐合肥軌道交通發現,不少站點和車廂內都張貼了相關溫馨提示,列車行駛過程當中廣播也有提醒。
“金九”發力失敗 “銀十”車市同樣無力 同比下降4% 中汽協發布10月車市數據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公布了最新一期中國汽車市場銷量數據:10月份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29 5萬輛和228 4萬輛,環比增長
經銷商庫存系數迎來四連降 10月庫存水平降至警戒線下
11月1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了10月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結果顯示,10月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為1 39,同比下降26 1%,環比下降7 1
2025年后 我國所有車型有望全部采用中國工況 部分企業先行
汽車工況是汽車行業重要的共性基礎,也是車輛、能耗、測試方法和限值方法的基礎,此前,我國采用NEDC(歐3 4排放標準的一型試驗)工況,消費
10月車市下滑收窄:強勢品牌恒強 新能源“四連降” 補貼“退坡”市場趨冷
10月,我國狹義乘用車銷量為1843406輛,環比上漲3 5%,同比下滑5 7%,下滑幅度收窄,但仍是自2016年來的最差10月。車市寒冬也加劇了馬太效
冷門專業背后的火爆需求 殯葬專業大學生:這行值得尊重 并非“吃死人飯”
把失去的人重新喚回,賦予永恒的美麗。這個過程平靜細致而溫柔,重要的是充滿愛。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會有生命誕生,每天也會有生命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