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在中國,抑郁癥進入公眾視野,大概也就是最近十幾二十年的事。
之前,大家不了解這種病,以為就是情緒低落,不開心。后來,隨著醫學知識的普及,抑郁癥作為一種精神疾病,才逐漸為人所知。但仍有不少人對此并不重視,認為得了抑郁癥不要緊。
實際上,抑郁癥由于可引發自殺等極端行為,絕不可小覷。專家說過,如果你問一個重度抑郁病人,要是被車撞了怎么辦,他們的回答會是“那沒什么”,甚至還覺得挺好。有機構調查稱,重度抑郁癥患者的自殺概率比普通人高20倍。
因此,抑郁癥絕非可以忽視的小病。不過,只要全社會重視,加強心理疏導和治療,注重調節心情,積極防范,我們絕大多數人是可以遠離抑郁癥的。而要想應對和治療,有個前提,就是把早篩調查工作做到位。
不久前,國家衛健委印發了《探索抑郁癥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確定了試點地區到2022年的工作目標:包括公眾對抑郁癥防治知識知曉率達80%,抑郁癥就診率提升50%、治療率提高30%,非精神??漆t院醫師對抑郁癥識別率提升50%等。
方案明確的重點任務中有一項廣受關注,就是提出各類體檢中心在體檢項目中納入情緒狀態評估,同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結合實際工作開展重點人群心理健康評估。
也就是說,加大篩查力度,爭取早發現、早干預。防控關口前移,在抑郁癥剛露頭時及時應對,就能實現治療的最優化。不然很多人可能連自己得了抑郁癥都不知道,更遑論治療了。
那么,什么樣的人容易罹患抑郁癥呢?上述方案里提到這么幾個重點人群——青少年、孕產婦、老年人、高壓職業人群。這些人群有個共同點,就是壓力大。
青少年有學業壓力,而且因為年少,內心建設可能差點兒事,心態容易崩;孕產婦雌激素水平變化大,有哺育壓力,生孩子容易養孩子難,尤其現在小孩教育問題,想想就頭大;老年人有孤獨的壓力,與社會漸行漸遠,成為邊緣,缺少撫慰,老年抑郁隨之而來;高壓職業人群,則是被繁重的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前不久一篇《外賣騎手,困在系統里》的文章成為熱議,正是反映出追求效率的職場給人們造成的巨大心理壓力。
細數這四類人群,少說也得占據了中國人口的半壁江山。因為抑郁癥的潛在影響人群規模這么大,所以哪怕發病率很低,具體病人數也是很可觀的。這時回頭再看國家衛健委出臺的這個方案,就明白恰逢其時了。衷心希望抑郁癥能盡快納入體檢項目,越快越好!
關鍵詞: 壓力大
“金九”發力失敗 “銀十”車市同樣無力 同比下降4% 中汽協發布10月車市數據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公布了最新一期中國汽車市場銷量數據:10月份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29 5萬輛和228 4萬輛,環比增長
經銷商庫存系數迎來四連降 10月庫存水平降至警戒線下
11月1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了10月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結果顯示,10月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為1 39,同比下降26 1%,環比下降7 1
2025年后 我國所有車型有望全部采用中國工況 部分企業先行
汽車工況是汽車行業重要的共性基礎,也是車輛、能耗、測試方法和限值方法的基礎,此前,我國采用NEDC(歐3 4排放標準的一型試驗)工況,消費
10月車市下滑收窄:強勢品牌恒強 新能源“四連降” 補貼“退坡”市場趨冷
10月,我國狹義乘用車銷量為1843406輛,環比上漲3 5%,同比下滑5 7%,下滑幅度收窄,但仍是自2016年來的最差10月。車市寒冬也加劇了馬太效
冷門專業背后的火爆需求 殯葬專業大學生:這行值得尊重 并非“吃死人飯”
把失去的人重新喚回,賦予永恒的美麗。這個過程平靜細致而溫柔,重要的是充滿愛。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會有生命誕生,每天也會有生命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