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
《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在跨年演講中所引用的一句被歪曲的巴菲特名言,讓知識付費再次躍上被質疑的風口浪尖。但在另一邊,不同形式的知識付費平臺還在遍地開花。數據顯示,2018年知識付費用戶規模達2.92億,預計到2020年,知識付費市場規模將達到235億元。
圍繞知識付費的爭議,自它面世后就未曾停止過。最典型的批評視角是,它追求的是短平快的“知識點”輸出,受眾接受到的只是某個碎片化的信息,而不是系統性的思維。甚至,它會讓人產生一種錯覺,以為自己訂閱幾個知識付費產品,就是在認認真真讀書了。但事實可能是,它并沒有解決人們的焦慮,也未能真正幫助人提高知識水平。歸結到一點,知識付費的實際價值與其熱度嚴重不相稱。
理性看待知識付費,不妨一分為二。首先,作為一種快餐式的網絡知識產品,知識付費走的是直接灌輸結論、答案的所謂知識傳遞之路,這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它或許能夠讓人獲得更多模棱兩可的答案,也可能進一步降低受眾對于復雜問題的認知與思考能力,甚至加劇思維惰性。如果全社會都陷入這種知識吸收體系之中,可能給社會帶來認知淺薄化傾向。
但也必須承認,一個社會的知識需求從來就是分層的。有些人可能壓根就不喜歡閱讀,有些人只能接受刷朋友圈,還有一些人可能有意愿閱讀,但卻無暇閱讀大部頭。而這部分人購買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付費閱讀產品,把碎片化時間利用起來,其實也無可厚非。畢竟,若對每個人的閱讀需求,都按照傳統的讀書人甚至學者的標準去想象,是不現實的。
知識付費閱讀市場,目前的確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長遠看,它的發展未嘗不是一種大趨勢。一方面,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改變了人們接受信息的方式,也重新塑造了信息的傳播方式;另一方面,在社會轉型期,人們的焦慮上升,更需要尋找到一種精神層面的慰藉,產品化的付費閱讀,可能的確是他們相對容易抓住的載體。
囿于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中國至今也不是一個閱讀文化濃厚的社會,這從每年傳出的各個國家國民平均閱讀數量就可以發現。但在快節奏的轉型社會,人們相對擁有比以往更多的閱讀追求,那么在普遍的閱讀習慣和文化未能真正養成的背景下,付費閱讀的出現,恰好填補了某種空位。只不過,從目前的狀態來看,經歷了最初的“野蠻”發展,付費閱讀無論是產品形態還是內容,都走到了必須升級的路口。而這,其實也是讀者和市場相互“博弈”的結果。所以,對于付費閱讀,既要看到乃至警惕它的局限性和“迷惑性”,同時也不妨給予適度的寬容空間,讓它有機會做得更好。一個社會擁有多元化的知識空間和閱讀生態,不是壞事——盡管它還遠未成熟。
“金九”發力失敗 “銀十”車市同樣無力 同比下降4% 中汽協發布10月車市數據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公布了最新一期中國汽車市場銷量數據:10月份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29 5萬輛和228 4萬輛,環比增長
經銷商庫存系數迎來四連降 10月庫存水平降至警戒線下
11月1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了10月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結果顯示,10月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為1 39,同比下降26 1%,環比下降7 1
2025年后 我國所有車型有望全部采用中國工況 部分企業先行
汽車工況是汽車行業重要的共性基礎,也是車輛、能耗、測試方法和限值方法的基礎,此前,我國采用NEDC(歐3 4排放標準的一型試驗)工況,消費
10月車市下滑收窄:強勢品牌恒強 新能源“四連降” 補貼“退坡”市場趨冷
10月,我國狹義乘用車銷量為1843406輛,環比上漲3 5%,同比下滑5 7%,下滑幅度收窄,但仍是自2016年來的最差10月。車市寒冬也加劇了馬太效
冷門專業背后的火爆需求 殯葬專業大學生:這行值得尊重 并非“吃死人飯”
把失去的人重新喚回,賦予永恒的美麗。這個過程平靜細致而溫柔,重要的是充滿愛。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會有生命誕生,每天也會有生命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