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保護區內的電子設備廠,不遠處就是長江。
王守城攝
長江南岸的重慶石柱縣水磨溪濕地自然保護區近1/4面積被工業園區侵占,生態破壞嚴重。中央環保督察及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指出問題后,當地不是整改,而是把重心放在撤銷、調整自然保護區上。當地為什么長期縱容保護區被侵占破壞?相關問題為何長時間未整改?核心閱讀
水磨溪濕地自然保護區位于重慶市石柱縣西沱鎮,地處長江一級支流水磨溪兩岸2公里范圍內,屬于三峽庫區腹地,2009年4月由石柱縣批準設立,主要保護對象是濕地生態系統和以荷葉鐵線蕨為代表的野生植物資源,保護區內有多種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
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自然中心副研究員張昊楠告訴記者,荷葉鐵線蕨屬極危物種,數量很少,分布也很狹窄,一旦消失,人類將永遠喪失這種寶貴的生物資源。
工業園、保護區重疊面積達300多公頃
按照生態環境部自然保護區監管執法平臺的衛星定位引導,記者進入保護區核心區,只見水磨溪東側大片土地被推平,地表植被被破壞,土壤裸露,只長了些零星雜草,宛若瘡疤,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
大片土地上,孤零零分布著3處廠房,一家以生產鋰電池為主的電子設備廠已經建成準備投產,一家建材廠廠房剛建好,一家環保設備廠處于爛尾狀態。水磨溪河道內,筑起了夯土擋墻,溪水渾濁不堪,自然生態環境明顯遭到破壞。
保護區附近村子李家溝的村民羅大媽搖著頭說:“以前這塊地方跟水磨溪西邊一樣,都是小山包,還有濕地,長滿了植被。六七年前,為了建工業園就都推平了,不過不知道啥原因,推完后地一直荒著,沒有幾家企業進來。”
根據石柱縣提供的一份文件,2009年9月,石柱批復移民生態工業園(即西沱工業園)規劃,工業園和水磨溪保護區重疊面積達300多公頃,占到保護區近1/4,工業園區基本建在保護區內。
從規劃開始,工業園就和保護區“打起了架”。為什么這樣一份規劃能落地實施?
水磨溪保護區主管部門石柱縣林業局局長馬世雄向記者道出了原委:“這一帶有500多公頃的濕地和林業資源具有重要保護價值,但為了多爭取生態環境建設資金,石柱縣將1600多公頃土地劃進保護區,涉及4個村子5000余人。由于設置保護區的合理性、科學性不足,重慶市政府沒有批準同意,石柱就自行批復設立了保護區。我們認識上出現了偏差,認為這個保護區沒有得到上級政府承認,實際上是不存在的。也因此保護區長期沒有專門管護機構,管護職能由石柱野生動植物管理站代為行使,監管薄弱。”
“按照《自然保護區條例》,地方自然保護區的設立應由省級人民政府批準,但前些年很多地方級保護區的設立是由同級政府審批。”生態環境部生態司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只要地方有積極性,物種和生態系統有保護的需要,國家鼓勵、支持地方設立保護區。實際上,通過全國自然保護區管理體系層層統計上報,自2011年起,水磨溪保護區已經進入全國自然保護區名錄。因此,水磨溪保護區是得到國家和重慶市政府承認的,并非“不存在”。
經過調研和采訪,記者了解到,近10年來,石柱的工業園和保護區不停“打架”。
當地的督察整改不是加強保護,而是進一步破壞生態環境
雖然侵占了保護區,西沱工業園建設還是很快啟動。2011年,在沒拿到征地批準等文件的情況下,石柱啟動工業園征地拆遷、場地平整等工作,實際平場面積甚至突破規劃批準范圍。
2013年,經重慶市政府同意,重慶市環保局公布全市51個地方級自然保護區面積、界限及功能區劃,水磨溪保護區赫然在列。保護區以水磨溪流域為中心,包括水磨溪兩岸向外延伸2公里范圍所有區域,面積達1600多公頃。
工業園和保護區重疊問題凸顯,已經容不得“鴕鳥”心態。石柱縣卻一直沒有采取實質性整改措施,反而繼續工業園建設,與13家企業簽約,有3家在沒有環評手續的情況下陸續開始入駐。
2016年11月中央環保督察和2017年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均要求石柱縣認真整改水磨溪保護區存在的環境問題。重慶市環保、林業等部門也多次要求石柱縣切實加大督察整改力度。
面對問題,石柱縣竟希望通過調整保護區規劃來解決。撤銷或調整保護區必須得到省級政府的批復。在撤銷保護區方案被重慶市環保、林業等部門拒批后,今年3月石柱以“正確處理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充分發揮濕地自然保護區的功能作用”的名義,開始推進保護區范圍調整,并已數次召開調整方案討論會,要求各職能部門積極配合。
“督察整改工作嚴重滯后。為了應付督察整改任務,石柱縣委縣政府不是下大力氣清理退出保護區內違規項目,而是把工作重心放在撤銷、調整自然保護區上,以保護區‘瘦身’的辦法進行整改。”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副主任劉長根認為,當地督察整改工作不是加強保護,而是進一步破壞生態環境,性質十分惡劣。
實際上,根據全國生態功能區劃,毗鄰長江的石柱被劃入“武陵山區生物多樣性與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區”,經濟發展任務并不重。作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的石柱,為什么會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投入28億多元,執著于工業園建設?從5月29日石柱召開的全縣招商引資工作會可見一斑:在工作會上,石柱提出各級領導要“增強抓招商引資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充分發揮領導干部在招商引資工作中的示范作用,形成“全民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的氛圍。
難以抑制的發展沖動,讓石柱一再漠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
“石柱損害生態環境換取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導致保護區違規開發建設問題突出、監督管理不到位,督察整改工作落實不力,進而導致保護區生態環境破壞嚴重。”劉長根說。
多算“生態賬”,少算“經濟賬”,否則只會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咚咚咚,咚咚咚……6月8日,記者看到,6臺挖掘機正在拆除水磨溪河道內的夯土擋墻,爛尾的環保設備廠也正在拆除。
“6月4日,生態環境部約談石柱。在約談的前一天,石柱就啟動了拆除工作。我們深刻地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沒有正確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系,讓保護區遭到巨大破壞。我們將嚴肅整改,全面徹底解決問題。”石柱縣縣長左軍說,目前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停止,已簽約的10家企業停止入園,已經入駐的3家企業停止項目建設。針對工業園和保護區重疊問題,石柱將啟動工業園總體規劃調整,重新劃定開發邊界。
“石柱邀請國家林業局華東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專家初步擬定了生態修復方案,對在保護區的建設項目予以退出、拆除,對被推平的區域恢復自然形態,全力抓好生態修復各項工作,力爭半年內取得初步效果,一年內取得明顯成效。”左軍說,石柱已給予2名相關干部行政警告處分、1名干部黨內警告處分,對3名責任人員進行約談,縣紀委、監委正進一步清理核查有關責任。
“同時,石柱對全縣生態環保問題開展拉網式排查,強化執法監管,針對存在的問題,扎實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左軍表示。
針對長江沿線部分自然保護地存在的違法違規開發活動,生態環境部近日發出通知進行全面排查處理,劍指違法違規侵占自然保護地、建設碼頭、挖沙采砂、工業開發、礦山開采、捕撈水生野生動物、侵占和損毀濕地、自然保護區旅游開發和水電開發等破壞生態問題。
張昊楠說,慶幸的是,水磨溪保護區在遭受更大破壞前得到了保護。否則,一旦污染企業上馬生產,即便給地方經濟發展帶來一些好處,但與破壞環境付出的代價相比,只會得不償失。
類似事件近年來在各地時有發生。“各地要正確處理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堅決摒棄損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張昊楠表示,應多算一算“生態賬”,少算“經濟賬”,否則只會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本報記者 寇江澤)
“金九”發力失敗 “銀十”車市同樣無力 同比下降4% 中汽協發布10月車市數據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公布了最新一期中國汽車市場銷量數據:10月份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29 5萬輛和228 4萬輛,環比增長
經銷商庫存系數迎來四連降 10月庫存水平降至警戒線下
11月1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了10月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結果顯示,10月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為1 39,同比下降26 1%,環比下降7 1
2025年后 我國所有車型有望全部采用中國工況 部分企業先行
汽車工況是汽車行業重要的共性基礎,也是車輛、能耗、測試方法和限值方法的基礎,此前,我國采用NEDC(歐3 4排放標準的一型試驗)工況,消費
10月車市下滑收窄:強勢品牌恒強 新能源“四連降” 補貼“退坡”市場趨冷
10月,我國狹義乘用車銷量為1843406輛,環比上漲3 5%,同比下滑5 7%,下滑幅度收窄,但仍是自2016年來的最差10月。車市寒冬也加劇了馬太效
冷門專業背后的火爆需求 殯葬專業大學生:這行值得尊重 并非“吃死人飯”
把失去的人重新喚回,賦予永恒的美麗。這個過程平靜細致而溫柔,重要的是充滿愛。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會有生命誕生,每天也會有生命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