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參考報
民辦公助、三項融合打通養老服務“最后一公里”
養老與醫療相融合、事業與產業相融合、傳統模式與新興模式相融合
“誰人不顧老,老去有誰憐?”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尤其是高齡、失能和空巢老人不斷增加,健康養老已成為需求最迫切、社會關注度最高的問題之一。
江蘇的老齡化程度達到23.03%,在全國僅次于上海、北京,而常州則早在1985年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記者近日隨全國老齡辦在江蘇省常州市調研發現,面對老年人口在照料、醫療、康復、護理等方面需求快速增長帶來的巨大挑戰,常州通過大力推動“民辦公助”激發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的積極性和活力,并堅持養老與醫療相融合、事業與產業相融合、傳統模式與新興模式相融合,在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養老服務需求方面走出了一條“常州特色”之路。
“民辦公助”激發市場活力
“2017年我和老伴就買下了這里的房子。這里特別有家的感覺,衣食住行都很方便,還有太極拳、交誼舞等各種俱樂部可以參加,就醫就更不用愁,在園區里就能很好地解決了。”來自南京56歲的馬阿姨,對常州金東方頤養園的軟硬件環境贊不絕口。
金東方頤養園采取會員制的持續照料退休社區(CCRC)模式,建有約1800戶老年住宅和500張床位規模的醫院。為方便入住老人就醫,金東方頤養園自建獨立法人民營醫院并由常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托管。這里通過“民辦公助”實現醫養融合,解決了老年人的后顧之憂。
“民辦公助”并不僅僅體現在醫養融合的“醫”上。社會力量主導、政府引導市場,是常州養老服務業的鮮明特色。
為了幫助社會力量順利“跨過”健康養老服務的準入門檻,常州在全省率先出臺《市政府關于加快醫養融合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開創12條路徑全面打通醫療衛生資源和養老服務資源的體制機制壁壘,直接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養老機構的建設、運營、管理。
對養老服務機構房產稅、土地使用稅、企業所得稅、行政事業性收費給予減免優惠;對新辦養老機構按床位給予最高每床10000元、最低2500元的一次性補貼,并給予每床每月80-120元的運行補貼;對非事業編制養老護理員按月發放崗位津貼……
除了引導資金和各種補貼,常州還不斷擴大政府購買養老服務規模,每年市、區兩級投入3500萬元資金購買社會組織服務,涵蓋助餐、助浴、精神關愛等居家養老等內容。
一系列扶持舉措促進了常州養老服務類社會組織發展壯大。據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正春介紹,目前,常州民辦養老機構占全市養老機構比例達到52%,社會力量運營養老床位數占總床位數比例達到68%。
整合融合養老資源成新趨勢
老年人既有健康需求和醫療需求,又有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如何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需求,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常州養老服務滿意率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目前,全市有各類養老機構109家,老年病醫院1家,康復醫院6家,護理院15家,醫養結合機構16家,能夠滿足各層次、各類別的養老服務需求。
除了醫養融合高端養老社區,常州市已構建起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較為完善的養老服務體系。空巢老人和與子女同住老人,年輕老人和高齡老人,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和健康老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養老服務。
社區和家庭適老化改造與社區助老服務的結合,讓常州市天寧區茶山街道富強新村社區的居家老人感到方便舒適。“不僅加裝了無障礙坡道和樓梯扶手等適老設施,社區還對符合條件的老人居所進行了鋪設浴室防滑地磚、加裝助浴扶手等改造。”富強新村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家庭醫生、助浴助餐等服務進入社區,也幫助打通了養老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對失能、高齡等有特殊需要的老人進行整合照護,已成為引領常州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新趨勢。
養老產業集聚夯實服務基礎
“不只是住養老院,涵蓋老年人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需求,都屬于養老的范疇。”中國亞洲經濟發展協會養老產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石萬鈞說,我國老齡用品需求日益增加,然而這也恰是中國老齡產業的短板。
可彎曲握柄的餐勺、安心內褲、防褥瘡氣墊、大型助浴設備……在常州健康養老產品展示中心,常年展示著來自常州本地及歐美、日本的上萬種需求細分的老齡用品。
事業帶動產業、產業反哺事業。常州市大力開展健康養老產業招商引資,匯聚了一批有實力、有品牌的養老優質資源,已形成養老產業集聚之勢。同時,常州打造一批省級健康養老服務業集聚區,重點規劃建設5大健康養老特色園區。
養老服務業集聚區的建設有力推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目前,常州已有康復輔助器具企業78家,年銷售超100億元。
“下一步,我們還要持續豐富產業形態,以康復輔助器具、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等產業為突破口,加快強鏈補鏈,持續推動技術創新、產品研發和市場拓展;充分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積極探索發展‘互聯網+健康養老’等新興業態,不斷拓展健康養老產業的發展空間。”陳正春說。(記者 田曉航 常州報道)
“金九”發力失敗 “銀十”車市同樣無力 同比下降4% 中汽協發布10月車市數據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公布了最新一期中國汽車市場銷量數據:10月份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29 5萬輛和228 4萬輛,環比增長
經銷商庫存系數迎來四連降 10月庫存水平降至警戒線下
11月1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了10月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結果顯示,10月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為1 39,同比下降26 1%,環比下降7 1
2025年后 我國所有車型有望全部采用中國工況 部分企業先行
汽車工況是汽車行業重要的共性基礎,也是車輛、能耗、測試方法和限值方法的基礎,此前,我國采用NEDC(歐3 4排放標準的一型試驗)工況,消費
10月車市下滑收窄:強勢品牌恒強 新能源“四連降” 補貼“退坡”市場趨冷
10月,我國狹義乘用車銷量為1843406輛,環比上漲3 5%,同比下滑5 7%,下滑幅度收窄,但仍是自2016年來的最差10月。車市寒冬也加劇了馬太效
冷門專業背后的火爆需求 殯葬專業大學生:這行值得尊重 并非“吃死人飯”
把失去的人重新喚回,賦予永恒的美麗。這個過程平靜細致而溫柔,重要的是充滿愛。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會有生命誕生,每天也會有生命離...